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视听艺术的影像对文学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影视带动了文学的阅读和传播、影视改变了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影视的欣赏习惯影响了文学的欣赏。本文试图通过影像对文学的种种冲击来探讨文学在高科技影像时代下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文学名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生存状况堪忧,应该给予极大重视.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影视等相关概念,并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危机、文学名著与影视剧的联姻关系、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之深层动因以及改编后文学名著的生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4.
人支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影视艺术审美教育无疑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而,根据时代需要、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传授一定的影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影视艺术活动,加强影视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影视是影响亿万人相对生活的审英文化电影电视是在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自1895年面世以来,虽已有一个多世纪,电视自本世纪30年代诞生至今,虽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它们却是最年轻而又最现代化的综合艺术。影视艺术由于充分吸收和利用了人类文…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挖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审美取向、审美风格等内容,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甚至评价影视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因子,使学生建构起影视艺术审美心理机制并逐步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但根据现有情况,不难发现走向融媒体时代现实社会存在系列审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影视艺术美学追求,这就对影视艺术审美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由刘迅、李城著写,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的《走向融媒体时代的影视教育》一书,以融媒体为背景,以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影视教育整合为研究案例,探索了"影视艺术教育"或"影视技术教育"的局限,提出了引领创新的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教学理念,审视现状、看清局限、改变观念、设计模式、融合背景,对推动当前影视艺术审美教育与教学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影视承载着西方文化艺术的烙印在中国登陆时,它自身在技术上的令人耳目一新开启了中国人观照世界的另一只慧眼,而它在艺术上的单薄客观上又造成了对中国影视的微弱影响,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在电影抵达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时即已生根.百年中国影视的历史印证了这一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滋养、浸泡、丰富了影视这一来自域外的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世界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美学的渗透和影响正是使中国影视独异于西方影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之,对其进行审视、剖析就具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视时代的小说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小说与影视的关系人手,来探讨小说的特征。认为小说与影视有区别但更多的是联系,有对立但更多的是交融。一方面,小说为影视提供了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另一方面,小说的创作方式、文体形态、接受方式等在影视艺术的影响下发生新的变化。基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交融,本文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小说就是包涵了影视审美素质并体现了影视与小说互动关系的物化形式。叙事性是沟通小说与影视的桥梁,影视性成为影视时代小说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全媒体时代的特殊背景,强调影视艺术教育在秉承艺术教育本质的同时,应不断适应影视文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需求。并结合现当今影视艺术教育状况所造成的毕业生技能缺失现象,提出影视艺术高等教育的革新应当从职业技术的强化和创作能力的优化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技能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影视进一步奠定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主导地位。在视觉文化时代,"触电"对于作家来说,无疑是现实的生存策略。成名于网络的作家六六所写的每部小说几乎都被改编为电视剧,在获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其文学作品的传播空间。她的小说借鉴了影视艺术的叙事策略和表现手法,具有持续的情节冲突和悬念,文字讲究画面感和可视性,重视人物对话与音响等特点。这种鲜明的影像化风格契合了电视剧的审美要求,从而为其作品由文字转化为视听语言提供了可能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影视在大众传媒时代下得以蓬勃的发展,进而在学术界对两者间的关系展开广泛的论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存在着本质化的差异性。但是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文学艺术通过改编的形式,转化为影视艺术。通过对文学的荧幕化,影视的文本化的历史趋向加以梳理,并通过文学同影视的异同性加以比较,进一步明晰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和张爱玲同为中国20世纪优秀小说家,二人都具备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都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其作品总体上都呈现出“苍凉”的审美境界。但是,他们的悲剧艺术却形成鲜明的对比:白先勇体现的是悲天悯人,张爱玲则是恐惧冷酷;白先勇割舍不掉文化乡愁情结,张爱玲则显示出对文化的超然态度;白先勇在中西交融中倾向民族感伤的古典美,张爱玲则显示出对世界性存在思考的知性美。  相似文献   

14.
广东武术历史悠久,拳派繁多.但众多南派拳在历史源流问题上仍是各抒己见,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作为广东五大拳术之一的莫家拳,有史料记载以来,其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与其传承的悠久格格不入的是.该拳种的发展及其起源问题上亦是停留在相传、据传的层面上。对莫家拳历史渊源的考析可以从它的起源的时间、历史人物、使用的器械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进而得出:莫拳的产生与明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很大关系;莫家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利用了众说纷纭的“南少林”这一主题,而与“南少林”并无直接联系;莫家拳在创拳初期及其流传过程中显然受“天地会”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瑰宝,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体育的冲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逐步推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传统武术的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长卷绘画在结构、风格、虚实、透视与时空观念方面具有不同于西方画板绘画的特点,直接影响了西方先锋派电影的先驱艾格林的《斜线交响曲》与里希特的《韵律21》和《韵律23》等作品,他们由此首创了抽象动画电影这一先锋派电影的亚类型,在电影艺术上做出了独创性贡献。玛雅·黛润被誉为美国地下电影之母,她的影片《对暴力的反思》直接取材于中国武当与少林武术。中国武术除了实用性以外,还有审美性、仪式性与伦理性、以及“道”的精神。影片运用多种技法,将对于中国武术的表现转变成为充满电影艺术探索的作品。这些西方先锋派电影与中国文化之间进行的直接对话,对于我们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以及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巴人与武当山武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巴人密切相关,巴人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十分活跃,其战斗性、大众性、艺术性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与重庆成为抗战文化中心、抗日战争为重庆美术提供了新内容、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有坚强的组织机构、受延安革命艺术的影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刊物的定位、阅读对象、稿件来源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是》和《击水谈》两份高校文科刊物各自的特点,认为当前高校文科刊物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介入、行政力量及"独立编辑"制度、消费行为的远离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为校园文科刊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