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校汉英翻译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体裁式汉英翻译项目的特点,从其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着手,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裁式汉英翻译项目的选题与策划、开展与监控、展示与评价研究,以期促进新的体裁式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带动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提高学习者的汉英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汉英翻译项目学习是在特定项目实战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协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提出在汉英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价中,应以主体多样性、过程形成性、指标立体性和结果全面性为基本原则,并构建汉英翻译项目评估体系中的语言能力、元认知学习策略、多元智能和协作能力评估指标,为语言翻译项目学习的评估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被边缘化,这与我国对翻译人才特别是懂专业的专门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相违背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能力很差;他们的汉英翻译学习十分被动;他们对汉英翻译的认识处于较低层次;合格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师资匮乏.为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成功开展,合格翻译教学师资的储备和培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汉英翻译训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英翻译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汉英翻译训练必须把握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它们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对长期以来学习汉语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产生了中国式英语,影响了汉英翻译的质量.运用语言学中的第一、第二语言习得机制以及行为主义对比分析理论,从词汇、句法、语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这4个方面来归纳汉英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中国式英语的实例,并加以分析.同时,还就如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频率提出了一些见解,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提高他们的汉英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汉英翻译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汉英翻译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链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应该覆盖词汇、简单句、复合句、语篇四个层次的理论、技巧、知识,并以理论指导下的技巧为教学中心;链接性原则是指,由于汉英翻译教学涉及的相关知识庞杂,必须根据知识的“组块”原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专题教学语料库,链接于教材或课程的网站上。这样编制的教材体系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对核心内容的学习,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汉英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将presentation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汉英翻译课程中,旨在提高学生词汇翻译储备。通过教学发现,Presentation课堂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横向及纵向词汇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对汉英翻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汉英词汇翻译,从而提高翻译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且大都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致使对其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难重重。为应对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境,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应通过引导并敦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从而为其汉英翻译课程教学提供可靠地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以李志厚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框架并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对其进行修订与扩展,提出了包含六大环节、九个步骤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以期借此提升学生有关中国特色话语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主题教学模式在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内涵、内容、应用形式以及应用方法.主题教学模式为我国汉英翻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是"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7项研究内容之一,被诸多实验区作为突破口进行了重点探索。几年来,各实验区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诸多问题,边行动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取得了实验成果与效果的双丰收,初步探索出河北省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思想》课程“导学”思路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一方面强调"学"要以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为主,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的"教"要以"导学"为主。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在课程辅导老师和专业辅导员的指导、引导和帮助下,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导学"思路对课程辅导老师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思想》课程的"导学"思路有总体导学思路和具体导学思路两种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成"5+3"导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罗纶领衔制订的《四川咨议局整理川汉铁路公司案》,代表了绅商们的意见和要求,使人们失去的信心得到恢复。他谋划、组织成立保路同志会,使保路运动在四川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下去,对全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笔者基于语料库下比较了study and learn在书面英语中的区别,为了展示他们的搭配特征,本论文基于两个语料库:BROWN和LOB.研究发现,在书面英语中,尤其是美语中,study比learn更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和李贺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同样以《将进酒》为题做诗,但由于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不同,两人在思想和艺术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窥见"诗仙"与"诗鬼"诗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语层出不穷,其中"度"作为构词语素,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接连不断地生成新词,我们不妨称之为"度"类词。本文将主要讨论"度"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情况,从《人民日报》中搜集语料,对"度"进行分析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同时又与这种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样,以人为本思想也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和批判吸收。我们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和实践以人为本科学思想,就必须在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科学涵义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以及西方的人本主义做出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是两种不同的政体组织原则,同时反映国体与政体两方面的性质。从权力的位阶视域考察,可以发现,两种原则下的分权对人民主权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诉求。正是在反映国体性质这一层面上,把两种类型的分权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国体不同,分权的性质、内容、特征也就存在根本差异。我国的政权建设,如果要借鉴"三权分立"的经验,应该着眼于从资产阶级治理权内部的分工层面,学习它某些成功的技术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