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冲击大瀑布     
尼亚加拉,尼亚加拉,尼亚加拉瀑布,在见到它之前,我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她。只因为贵州有个黄果树瀑布,只因为黄果树瀑布名列中国的十大瀑布之首,只因为我曾在黄果树瀑布所在的地区插队,只因为我时常给人介绍黄果树瀑布的优美、奇妙、落差之大,我不相信还有比黄果树更美的瀑布,在驱车驶向布法罗的时候,我还在车上顽强地表示着我的这一态度。直到我站在尼亚加拉河边,直到我站在尼亚加拉宽幅足有七百多米的弧形大瀑布跟前,我由衷地叹服了。我不想描述尼亚加拉瀑布连天的烟雾浪涌峰浮,不想细说尼亚加拉瀑布腾空的气势银雨狂泻…  相似文献   

2.
美丽     
不知你有没有过深夜无眠灯下枯坐到天明的经历,我是有过的,且不止一次了。那是一种铭刻于心灵深处的记忆。它的光临,也许是幸福得过了分的回声,也许是生命中难于磨灭的痛楚的延续。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我想,在生命中,它们的本质都是美丽的。幸福是美丽的,因而人人向往。然而,当人真正置身于幸福之中的时候,也许,人还会一脸茫然地左右顾盼——幸福在哪里啊?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成了人生的一种悲哀,而向往就愈发虚无了。痛苦也是美丽的,但人人都想避而远之。诗人顾城说:“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狮子——马克思:“你把我看作蚂蚁,但是有一天我会成为狮子的。”山泉——恩格斯:“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出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蚕——居里夫人:“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看着它们,我觉得自己跟它们是异物同类……”蜡烛——法拉第:“像蜡烛为人们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火炬——萧伯纳:“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4.
黄昏的遐想     
黄昏的遐想嘉期我漫步在海河边上。河水挟带着城市的喧嚣声,挟带着两岸碧树芳草的倒影,缓缓地向大海流去。天边一抹晚霞,以它温柔的余辉,依依不舍地照着千家万户的屋顶,照着默默地流动着的河水。“给我一滴水,我就歌唱”;在河水慷慨无私的滋润下,我仿佛看见一大群...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学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探讨了许多问题,并作了精湛的解答,充满着智慧,含有很高的价值,能给人们巨大的启迪与力量。它在历史上作出过辉煌的贡献,在今后也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道学值得弘扬的主要内容,我初步认为有以下七点。第一、“道法自然”的思...  相似文献   

6.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7.
詹克明 《寻根》2002,(4):74-77
云南省面积不足国土的4%,却居住着我国56个民族中将近半数(26个)的民族。形成如此众多而又文化独特的民族需要两个条件:既要有相对阻隔的封闭性,又要达到较高的人口密度。在云南众多民族文化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古文化。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又是它那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字——当今世界仅存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8.
茶梦     
茶梦邓云乡少年的一点点小事,也印象特别深刻。几十年后,当它从脑中浮现时,仍然没像是新发生的一样。记得考进中学时,乡亲给我买了一个铅笔盒,一般洋铁皮做的,上面印着一幅采茶图。画面上山峦重叠,一层层的翠绿的茶林,有穿着百种颜色衣服的采茶姑娘在采茶。右上方...  相似文献   

9.
腊梅花开了     
腊梅花开了颜晶八年前,父亲因迁居将栽养多年也未开花的腊梅抛弃,我便将它移植在自家小院,一是使这钢筋混凝土的楼群增添一些大自然的景观,二是指望它换过风水后,来年能给小院增添几分姿色,带来几分醉人的香味。可一养两年,只见它枝繁叶茂,唯不见花开。父亲见状安...  相似文献   

10.
正我轻轻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又缓慢地将钥匙准确无误地推进锁孔,随着一声细微的"咔哒"声,锁头弹开,两扇比我还老的木板门随着我的双手向两边敞开,并发出它特有的声响。我想,此时此刻,偌大的老瓦房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只老鼠惊恐地逃进阁楼上的玉米秆堆里。因为我听见厨房里的土灶中的小猫无比哀怜地"喵"了一声。它的妈妈不知跑到哪里去觅食了,它只有蜷缩在冰冷的土灶中在等我进门的时候徒劳地叫唤,好像在问我是否给它带回一点吃食。  相似文献   

11.
10月6日,人们还沉浸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典的欢庆气氛之中,此时,距澳门回归还有75天,我有幸采访了葡萄牙驻华大使佩得罗·卡塔里诺先生。一见面,大使就谈起了国庆大典。“10月1日国庆游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显示了江泽民主席在讲话中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使先生谈吐热情,他的笑容让我想起了地中海灿烂的阳光。他目光睿智,从他严谨的话语中,我感到他对中国情况了解深入,对数字有特别的记忆和分析能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官。很快,我们的谈话就转向了澳门和澳…  相似文献   

12.
耶路撒冷给我最深的印象,除了教堂就是博物馆和纪念馆。这里是耶稣的故乡,自然有庞大的教堂群落,都是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外观苍市「而恢宏。走进教堂仰视高大的大理石圆柱,它仿佛支撑着天穹,特别是那座最大的犹太教教堂,因为有掩埋耶稣尸体的石洞和为耶稣洗尸的大石板,在静滥之中更渲染了几分神秘感。几乎所有的教堂里都有精美的大理石浮雕,在特定的氛围之中,我深深感觉到,当宗教以一种哲学的冷峻同艺术独有的输力相融合的时候,确能震撼人的灵魂。同教堂一样,以色列入非常重视以其艺术匠心和情感投入来建造博物馆和纪念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季,我有机会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作关于大学文化素质问题的讲演,题目是:《大学生需要什么?》听众之踊跃,情绪之热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中部,在巍巍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在日夜奔腾不息的莱茵河畔,有一个南北长不过约25公里,东西宽仅约6公里的国家,它就是列支敦士登,其面积仅约160平方公里。如果我仅仅这样介绍,也许仍会有90%的人不知我言之为谁?但是,如果我问10名集邮爱好,或是10名牙科医生,则可能他们中90%的人会说,我知道,它叫列支敦士登,以发行精美的邮票、生产精良的假牙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现在谈谈我的歌剧和它一败涂地的事吧。《本韦努托·切利尼》奇异的遭遇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印象,我竟然愚蠢地断定,它对于别人也是富于戏剧性和饶有兴趣的。因此,我请求莱昂·德·瓦伊和奥古斯特·巴比埃为我根据它写一部脚本。我必须承认,即使是我们的朋友也认为它缺少成功的基本要素,不过我喜欢它,甚至现在我仍然看不出它比眼下天天上演的歌剧低劣。为了讨好《政论日报》的资方,歌剧院经理  相似文献   

16.
我和一鸣的相识,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他的绘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山叠水嶂,云海蒸腾,氤氲一片,让我有走进真山真水,身临其境之感。一位美术爱好者曾问我:“那么真实细腻的画,是怎样画成的?”作为记者,我也同样好奇。  相似文献   

1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棕色的小熊,穿过浓密的绿色森林,它东张西望地站在了这里。眼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它走到岸边稍作停留,想看看以后是否可以来这里作一次芬芳的沐浴。一个孩子呼唤着它:“嘿,小熊!这条河叫施普雷,虽然现在还很偏僻,但是给人和动物提供了许多场地!”河流深邃、河水清澈,小熊觉得这儿的一切再好不过。它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它立刻找到一个洞穴,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它布置得像温暖又干爽的家里。一个渔人经过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地,就在小熊筑窝的河岸旁边,他觉得这里真是美妙无比。望着五彩缤纷的原野、大森林和绿草地,还有那宽阔的施普雷和快乐的动物,他就知道:“我也要留在这里!”渔人盖了一座小房子,从此不再搬离。他告诉所有的人说:是熊帮他找到了这里。这里成了一座大城市,没有什么地方能与之相比。美丽绿色中房屋的海洋,一眼就能将它认出:我的柏林!柏林,经历了多少艰难困逆,你依然坚强不屈;城徽上的熊在护卫着你,我的柏林,我爱你!这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人们知道,熊是德国首都柏林的标志,可以说,熊与柏林密不可分。柏林与熊有关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在各种文件、印章、市(州)徽和旗帜上,熊是尊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茶叶西传录     
刘善龄 《寻根》2002,(1):24-29
茶乃开门七件事之一,梁实秋《喝茶》云:“北方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一中国人以茶为人生必需品已有千余年,而饮茶在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里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却是近二三百年的事。“茶,消散了我的愁苦,它,使欢乐调剂了严肃,这饮料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幸福,它增加了我们智慧和愉快的欢呼!”  相似文献   

19.
我认识刘海明是在1995年,那时我刚到中国驻英国使馆化处工作不久,应邀出席他在伦敦名的“雷德芬画廊”举办的个人画展。我注意到,出席观展的人士中不少是社会名流和有影响的画家,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当时的英国首相海杰和化大臣也到场祝贺。有这样高层次的人士出席捧场,足以显示画展主人身手不凡。初次相见,画家刘海明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分开旅行     
看完《朗读者》,我居然想哭。DVD封套上印着挺煽情的译名,叫《生死朗读》,惹人往“生死契阔”样的句子上去联想.仿佛有了一个“生死”的名号,就能成就一段旷世奇情,就会有更多的缠绵悱恻一般。我更喜欢把它直译做“朗读者”。没什么感情色彩,模糊,不确定.就像这电影给我的感觉,而我的想哭.亦与“生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