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辑学术随笔文丛,张岂之先生的《春鸟集》是其中的一种。作者开篇写道:“唐代诗人顾况《听仙鹧鸪》诗云:‘谁家无春酒,何处夫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我喜爱这首歌的轻疾旋律,并受到诗人颂春情怀的感染。”作者说,他正是因此而将这...  相似文献   

2.
畲族历史悠久。公元七世纪的隋朝,就有畲族在闽浙赣交界的山岳地带生息繁衍,后逐渐迁徙闽东。传说在远古高辛帝的时候,畲族祖先盘瓠,为帮助高辛帝平息外患立了大功,被高辛帝招为驸马。盘瓠与公主成亲时,帝后娘娘赐给女儿一项做工精细、美丽非凡的凤冠和风衣,祝愿他们婚后生活象凤凰鸟一样吉祥如意。婚后他们相亲相爱,生下三男一女。在女儿长大招婿时,公主也赐与凤冠和风衣,代代相传。因而凤凰是舍族人民的吉祥物,亦是舍族人民至今仍保持的一种信仰习俗。畲族历来认高辛夷裔,这从祖图、族谱以及《高皇歌》等文献上可看出,也反映…  相似文献   

3.
一只跛腿鸟     
邻居因事外出,临行前把他的一只画眉鸟提来让我帮他喂养.对鸟,我也喜欢,也曾养过几种鸟,因此,对鸟的喂养也颇为驾轻就熟,所以就欣然领命了.  相似文献   

4.
星光月夜     
10月的一个夜晚,我心情沉重地走在海滨小镇的路上,去探视一位病重卧床的朋友。皓月当空,大地沐浴在银色之中,美丽的月色使我的心得到些许安抚。见到朋友,我发现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美好的夜色。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迷人的月光穿过树梢,洒向海面。我坐在他的身边,一只鸟在歌唱。沉默片刻之后,朋友说:“我曾以为这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听到窗外鸟的歌声,我知道我会好起来的。”朋友床边的桌子上摆满病人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并未解除他的病痛,然而,柔美的阳光,芬芳的气息以及鸟的歌声却给他带来了真正的慰藉。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5.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3,(10):49-51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曾从报刊上读过收入这本诗集部分短诗,譬如《狗叫》,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声狗吠会引来处处犬吠。这里面会有多少诗意吗?看他写道:"难道对门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  相似文献   

6.
我犹如一只永远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我就像一位小公主。早上起来时,父母给我做早点,让我每天都能吃上香甜的饭菜。其实,这些我都不想要,我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人的七情六欲里有一种叫做恐惧,类型电影中有一项叫做恐怖片。这类电影和色情影片略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观众在观看的时候都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使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并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尖叫。然而,就内容而言,恐怖片的主题却要比色情片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这里面的道道也很简单:色情的对象只限于同类(少数太出格的除外),引起恐惧的因素却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刘瑞明 《寻根》2001,(6):7-10
乌鸦民俗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占卜,视为吉兆;二是视为凶兆;三是视为孝鸟。一 用于占卜是对古代战争中侦察经验作扩大化,移花接木宣传迷信。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5年)秋天,楚国以六百辆战车攻打郑国。楚军攻到郑国内城门时,城上的闸门仍然高悬而不放下阻敌。楚国统帅认为郑国乃是设计诱敌深入,于是便后退了,并且在当天夜里全部撤军。其实是郑国军力不足,只好冒险设空城计。楚军退后,郑国人并不知道,也准备弃城而逃,间谍人员却报告说:“楚幕有乌。”原来楚军撤退仓促,连帐篷都没有拆…  相似文献   

9.
两位画家     
两位画家2300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画家,名叫宙克西斯。有一次,他画了一串葡萄,画得非常逼真,连小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来啄食他画的葡萄。另一位画家帕拉西说:“我要画一幅更好的画。”很快,他给宙克西斯拿来了一幅画。宙克西斯一看到帕拉西的画,就迫不及待地大...  相似文献   

10.
进城     
阿保 《滇中文化》2005,(1):55-64
乔荷出了别墅,时已深夜两点,借别墅透出的光亮。隐约可见通往城里的路,她匆匆走了一段,逐渐失去那光亮,眼前开始朦胧和虚渺,心里涌上一层悲凉,心想:我这么可怜,连走路都要借他的光,莫非离开他,我就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11.
名牌与「民牌张久平企业也有企业的道德准则,来辉武常说:“我们是民族名牌,就要为民族着想,合国情民心。舍得舍得,先舍才有得。由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竟出人意外地喊出了“吃亏是福”的口号,这个说法曾使许多企业家大惑不解,因为它直接背逆了办企业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12.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走到一起来。” 作为汉语教师,通过与各国留学生的一次次接触,心中感慨很多。韩国女生韩国女生金惠真,就像是邻家的乖乖女,第一次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她总喜欢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用一双细长的秀眼看着你,恨不得把课堂上听到的每一个汉字都存储在记忆里。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老师,我做梦都在学习汉语,连梦话都是用汉语说的。”真是学得疯狂。如此认真地学习,惠真汉语进步自然很快。不久,金惠真就可以用汉语很细致地跟我说些心事了:惠真第一次在中国过生日时,男朋友从汉城飞过来,让她惊喜不已。男朋友送她一件特别的礼物,一个可以铺满床的特大号小鸭子绒娃娃,黄绒绒的毛,柔和细软。躺在上面,感觉好似朋友的手指在肌肤上轻柔滑过。那个冬天,惠真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很快,她升入了中级班。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金惠真特意找到我,心事重重地说起她的苦恼:一个中国男孩爱上她了,她也很喜欢他,和他在一起很快乐,他和她男朋友完全不一样。她这个“汉语迷”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男孩,她将怎样向自己的韩国男朋友交代呢?在中国半年,好像都快要忘记男朋友了。她想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可是男朋友怕她飞了坚持要她回国。我对她说:“暑假还是...  相似文献   

13.
受伤的蜂鸟     
<正>妻子玛丽安很爱鸟,她可以在阳台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只为等候一只蜂鸟的到访。我家订有《鸟语花香》杂志,还买来里面推荐的喂鸟器,只是鼓捣半天,才引来一只小鸟。等候小鸟前来安家的过程很漫长,一旦等到令人格外兴奋,就像等待唐·梅里尔的作品。我在他的网站上下了单,只为给妻子一个惊喜。唐是手工吹制玻璃的大师,不知道今天送到我手上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我满怀期待,想象着妻子惊喜的模样。待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盒,拨开填充在内的泡沫塑料,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小盒子,像圣诞节睁大眼睛到处寻宝的孩子,我的心跳越来越快,等待着宝贝璀璨登场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14.
一直在玉溪工作和生活,而且是从事业余艺创作的我竟然没有上过龙马山,也没去过白龙泉。这说起来,连自己也觉得荒唐。话又说回来了,是不是从事艺创作的就应该无孔不入,到处都去一遍才行?当然不一定。世界很大,稀奇的景物无处没有,去得完,看得尽吗?不过,就在玉溪东北边,多少人赞美过的龙马山倒确实应该去一回了。  相似文献   

15.
早年,美国某石油公司有一名青年,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因为他负责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一次,他突然想: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经过一番研究,他终于研制出能节省一滴焊接剂的...  相似文献   

16.
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复原钟年《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第六天是创造人类的时刻: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看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  相似文献   

17.
马健 《世界文化》2001,(5):31-33
2000年秋季里的一天,意大利米兰附近的利纳特机场。在一群准备乘坐阿利塔里亚航班飞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旅客中,有一位头发蓬松,长着一双深蓝色眼睛的10岁小男孩。他的脖子上挂着无人陪伴的孩子们所挂的那种小塑料口袋,里面装着他的机票、登机牌和证件。这个小男孩将进行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他的名字叫汉斯·阿马尔菲。他显得特别安静,没有一点不自在,旅客和机场女服务员没有注意他。他不时地掏出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面有他写的几句话:“我最迟必须在7时30分赶到格拉夫塞恩,马上去学校,返程航班预定在9时30分起…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李兆忠不无兴奋地拿来他新近发表在《东方化》(2001,5)上的《艺术与科学:一枚硬币的两面?》一,还附带李政道博士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他说章是他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的,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我说,先拿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说。读过之后,觉得尚有些话可说,便打开电脑敲下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19.
狮子——马克思:“你把我看作蚂蚁,但是有一天我会成为狮子的。”山泉——恩格斯:“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出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蚕——居里夫人:“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看着它们,我觉得自己跟它们是异物同类……”蜡烛——法拉第:“像蜡烛为人们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火炬——萧伯纳:“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20.
秘密     
有一天,一个正在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