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怍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垮。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怍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成果。心理弹性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在个体心理咨询、家摩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心理弹性理论应用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探讨心理弹性在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牟海萍 《林区教学》2013,(12):120-121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激增,大学生就业受挫现象日渐增多。基于此,借鉴心理弹性理论的观点和作用机制,主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强化就业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并从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发展的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增强心理弹性理论对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界的新兴课题,关于此的研究在地震之后已成为热点。本文试图阐述国外有关心理弹性的已有的理论现状,70年代至今的研究发展轨迹,不同年代的研究重点,总结心理弹性的不同定义;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家庭外因素;五个理论模型对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解释:人际情境影响模型、系统模型、社会建构模型、过程模型、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7.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概念,近二三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弹性概念、促进心理弹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以及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等问题,然后探讨了心理弹性研究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考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解释心理弹性在家庭氛围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所起的作用。依据系统家庭动力理论,对7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控制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后,家庭氛围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都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氛围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我校心理学教研室申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加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师专学生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培养他们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使他们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逆境与顺境,心理状态的培养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弹性一词源于物理知识,在心理教育上,合理的运用弹性能够让人在逆境中积极面对,保持良好心态。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启示,旨在帮助心理弹性理论能够合理应用于现代化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不同定义,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部分应用成果.拥有心理弹性者在面对逆境时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和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逆境、危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心理弹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以往心理弹性研究的成果表明,心理弹性研究达成了以下基本共识:心理弹性不是少数儿童的专利,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从个体的角度转变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这些研究共识对青少年发展的启示是:积极主动地应对所有青少年发展中的风险,加强青少年发展的各种促进因素的开发以及将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延伸至家庭。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4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和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自尊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32.32%;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自尊的影响受到心理弹性的调节。研究表明,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还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弹性可以有效避免由童年期心理虐待引发的低自尊,从而预防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教育是以增进人的心理成长为指向的一种新型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园地里已植根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探讨现行的心理教育模式对现行心理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一方面,它能对心理教育实践进行提升,形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经过归纳、提炼的模式理论又能有效地指导心理教育实践。“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地解决问题”,心理教育模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有目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命题,该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心理弹性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本文首先对心理弹性进行了界定,进而探析了心理弹性的内在结构,最后论及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晓明 《江苏教育》2023,(34):25-29
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心理教育尚未形成公认的研究对象。班华教授明确提出:“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是作用于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这一观点表明,心理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以心理机能作为心理教育的对象,显示出其与心理学对象的一致性,突显其“心理性”的特质,通过教育活动改善和提高心理机能,又表现出其“教育性”的特点。如何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升和改善心理机能的目的。班华教授认为,可以借鉴维果斯基对心理机能的论述来加以认识,即心理教育的作用机制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需增强其心理弹性水平和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理论影响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研究能够丰富对幼儿心理理论情况的掌握,特别是能够加深对幼儿心理理论层次发展的认识;二是通过研究能够总结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不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幼儿心理理论影响因素分析(一)家庭因素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是通过其所在的家庭得到的。家庭在社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促使幼儿不断地社  相似文献   

19.
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渠道作用;大力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养成;利用各种组织作为活动载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的神经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神经质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3)神经质对心理弹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有显著预测作用;(4)核心自我评价在其神经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弹性之间也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