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1961年《博物馆工作概论》中的表述: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表述基于1956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对新中国博物馆工作性质和任务的规定,并对表述语序进行调整,强调了对文物和标本的收藏。  相似文献   

2.
1956年,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并不太久,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者们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处之外,要算是张謇他们办的南通博物苑了。”这所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建于清光绪三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1987年写了一篇关于博物馆史的文章《天津考工厂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发表于《中国博物馆》杂志,它引起博物馆学专家的注意和批评。关于“天津考工厂之争”,其焦点似乎不在于“第一、第二”,而集中于“天津考工厂是不是一个博物馆”。这确实是关系到“近代博物馆概念”的问题。打开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博物馆》季刊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推动博物馆行业发展。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会刊,《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定位是:面向博协全体会员,传播行业发展最新成果;面向全国博物馆行业,聚焦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聚焦博物馆核心业务,指导博物馆工作实践;面向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前沿,探讨博物馆学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服务博物馆学科建设与发展。2018年10月,《中国博物馆》正式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为了顺应当前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根据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编委会的部署要求,2020年,《中国博物馆》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部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变革办刊理念,创新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为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服务。欢迎各界专家学者,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一、栏目设置及文章要求根据刊物定位,刊物内容分为聚焦、理论、实践、资讯四个一级版块:1.聚焦版块: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专业解读、学术探讨,推动难题破解、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1月23—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举行。作为中国博物馆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聚焦“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着重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坚持服务大众,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博物馆。她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活跃。而在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学术活动中,《博物馆研究》于1982年12月出版了创刊号,至2007年11月,《博物馆研究》出刊整整100期。回顾百期的学术发展道路,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明确认识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博物馆学也不例外。尽管这门学科目前在学术界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尽管这门学科是否成立还遭到甚至是业内人士的诟病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已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 :“博物馆学是一门已具有学科基础并正在建设之中的科学学科”。因而 ,对这门学科的历史作一番疏理的构想 ,就不是无的放矢了。试分述之。  一、中国博物馆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学史即博物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概而言之 ,…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如何发展一直是笔者长期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课题。这一问题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带有使命性的意义。它关系到我国博物馆在新世纪的命运与前途。研究博物馆现状,就是研究未来发展。去年年末,笔者在《现代博物馆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讨论了几点颇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现再就此略抒浅见。(一)树立“品牌”意识,开展博物馆评选活动,力争每年推出“博物馆排行榜”我国博物馆建设的长足发展和丰富多彩,为公众文化生活带来诸多益处。近2000座博物馆隶属不同部门和行业,而国家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的主力军,占有…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博物馆积极发展博物馆“在线学习”的教育项目,用新兴媒体和新方式探索博物馆未来教育前景。中国博物馆面对新挑战,该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何种激励措施为未来的博物馆教育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在线学习”将博物馆网站视为互动性教育推广平台,有助于博物馆打破空间、时间阻碍,努力达成为社会及其社会发展服务的“无墙物馆”理想。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观众娱乐性需求的认识与博物馆娱乐功能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博物馆是对物标本进行搜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化教育机构。”这一观点目前已基本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1.
马秀雅等海外学者从考古学、人类学、修辞学、文化传播学等人文社科视野,切入中国博物馆研究,将中国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变化,视为一类“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却疏于对中国博物馆事业自身实践特性的思考,鲜有结合中国博物馆的最新发展。反观博物馆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尤其是国内博物馆(学)直接涉事主体的发声与反思,应该是目前对中国博物馆建设性实践的最佳回应。  相似文献   

12.
姚香勤 《中国博物馆》2002,(3):25-26,43
中国博物馆是社会剧烈变革的产物。20世纪初博物馆的初创者希望借助博物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开发民智,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性质又确定为“三性二务”。所以说中国的博物馆从一开始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蕴含着服务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非营利”机构性质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博物馆协会1974年关于博物馆的定义规定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这一规定使许多中国博物馆工作人员感到困惑。80年代以来,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相对减少,一些博物馆不得不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而操劳,一些社会人士也依据国际博协的定义批评博物馆的经营活动。如何理解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的规定,不仅影响到对博物馆本质特点的认识,也影响到对博物馆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的认识。笔者从“非营利”是机构性质这一认识出发,讨论“非营利”性质对博物馆实践和博物馆发展的影响。“非营利”的英文是non…  相似文献   

14.
伴随共和国成长发展的脚步,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这是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60年,成就斐然的60年,改革创新的60年。回顾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诸多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创新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国博物馆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今后十几年仍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建设的高峰时期。为了把博物馆建设好,使之真正服务和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中国博物馆学有必要重视中国博物馆建设管理和技术中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前中国博物馆学研究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13,(3):127-127
2013年6月14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暨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届年会以“加强登记著录理论建设,推进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主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马自树、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家骏、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游庆桥,以及各大博物馆(院)、美术馆负责登记著录工作的领导和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杜晓帆同志在《中国博物馆》1987年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判断“地志性博物馆将走向消亡”。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只有把问题全部搞清以后,再给予否定或肯定,才不致出现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有关同志让我谈谈博物馆中的科研工作,我仅就一般历史科学的博物馆情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博物馆同志们参考。一、博物馆中的科研工作做为博物馆的科学工作者,应当对博物馆工作的范畴、性质、工作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有些同志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本刊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指导各地博物馆实践,培育博物馆学人。2018年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为更好顺应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2021年编委会会议研究确定重新调整栏目设置。欢迎各界专家学者,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0.
一段朦胧不清的历史提到中国博物馆史,目前一致的看法是:“中国自力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张謇1905年筹建的南通博物苑”。但是在最近发表中国博物馆史的文章中,在承认南通博物苑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博物馆的同时,也把天津考工厂陈列馆列入博物馆的范畴之内。而且注明是1902年。这就说明关于我国早期博物馆真正起源的年代和地点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