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原油田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是一套采用物理方式实现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培训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真实的变电站培训环境,具有变电站倒闸操作、微机保护装置、后台监控软件的操作及组态、变电站事故处理和一、二次故障处理的培训功能。可完成对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等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鉴定、考核,大大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并收到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是一套采用物理方式实现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培训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真实的变电站培训环境,具有变电站倒闸操作、微机保护装置、后台监控软件的操作及组态、变电站事故处理和一、二次故障处理的培训功能.可完成对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等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鉴定、考核,大大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并收到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仿真机在变电运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设备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仿真技术在我们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仿真技术除了应用于系统分析、研究与设计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培训与教育中.本文即介绍仿真机的基本概念和变电站仿真机的分类,阐述变电站仿真机在变电运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仿真培训已经成为目前对学生最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手段。变电站仿真系统通过对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操作进行仿真,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现场操作规程,丰富实践经验,以提高他们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通过变电站仿真网络实验教学与实践改革,探索一条适合现场运行需要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路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变电设备智能巡视系统的构成,包括前端巡检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灵活方便、易用和易维护的特点使得该系统在变电站设备巡视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运行人员巡视设备的到位率,简化了缺陷管理工作,实现了变电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变电运维专业实施的计算机培训主要以计算机软件仿真为主,这样虽然规避了安全上的风险,却和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容易造成学员操作时的麻痹思想。实训全真变电站可以通过真实设备和场景使学员在工作现场接受培训教学,最大程度地加深了学员的感官认识和实物操作过程,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能为培训教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是适应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培训系统有助于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一定要做好,既要功能完善、灵活、实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要满足电网培训的需要。唐山供电公司仿真培训系统的一些经验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变电站的三维场景建模方法,采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建立了三维虚拟电气设备及虚拟变电站,并且通过VRML的Script节点调用Java程序实现了交互功能。应用三维图形技术为变电站仿真系统构造虚拟环境能大大提高变电站场景的真实感,同时,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与虚拟变电站连接起来模拟变电站的各种运行状态,为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带来技术飞跃。该系统不仅具有三维显示、实时交互及动态仿真等特点,还可以在PC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因此具有经济、高效、便于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辛增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83+185-183,185
变电运行是电网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机构,变电站值班员肩负着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使命,必须具备全面的技术素质和安全技能,根据变电站值班员特点和要求,在分析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大量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和功能不够完善之处,提出了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系统功能的一个设计方案。使改进后的系统更贴近于实际设备、实际操作,同时由于改进系统中突出了培训功能,使仿真培训的效果大大改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供电质量是电力生产的迫切要求,降低变电设备故障率,消除变电设备重大缺陷,改善变压器运行水平是电力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重点对变电站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常见异常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应用全数字仿真是提高心智技能的有效手段心智技能的培养目标是让学员运用头脑中已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过程。仿真模拟培训是提高心智技能理想的方法。对设备运行专业技能主要应偏重于心智技能的培养,最理想的实训设备就是采用全数字仿真设备。为此,我们历时5年,耗资600万元研制开发了三台具有代表性的全数字计算机仿真变电站。这三台仿真设备的共同特点是(1)仿真环境逼真,仿真对象典型;(2)设备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好,仿真逼真度高;(3)采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设备场景;(4)可进行各种操作,可人为…  相似文献   

13.
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现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变电站在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实际要求,着手探索将标准化作业的思路引入到变电站各项工作中,并结合现场需求编制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依据指导书执行变电日常生产和管理作业,可以有效避免人为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切实提高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使变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500kV含山变电所现场取得的效果充分验证了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对现场工作确实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针对目前大量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和功能不够完善之处,提出了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系统功能的一个设计方案。使改进后的系统更贴近于实际设备、实际操作,同时由于改进系统中突出了培训功能,使仿真培训的效果大大改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标准化作业的变电巡检系统在变电站巡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变电运行减人增效、无人值班变电所大规模的推广,对运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状态检修工作在我局的深入开展,要求实时动态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并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综合智能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标准化作业的变电巡检系统通过标准化的巡视作业能够对巡视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对所巡视设备的数据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判断.通过这套系统及时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设备缺陷和危及安全的隐患,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使变电巡视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和电网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东电网变电站和电网仿真培训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功能和应用。该系统硬件采用一体化设计方式,软件采用可以支持交互式、分布式仿真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商用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库,并采用三维图形技术构造三维交互式虚拟场景,建立了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满足变电站值班员及电网调度员的各种技能培训、认证和考核。  相似文献   

17.
变电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变电系统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效关系着整个变电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和可靠。针对传统变电仿真教学系统复杂、昂贵且危险等缺点,以某10 kV变电所为原型,将VR技术与变电所操作教学相结合,采用3DS MAX进行变电所各种设备模型的建立和优化,在Unity3D软件中利用C#语言编写相应的脚本完成10 kV变电教学仿真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10 kV变电教学仿真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学习的成本,并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易上手,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快速提高变电系统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日新月异,从而对电力系统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教学培训的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简要说明其软硬件环境,介绍二维、三维仿真教学培训功能。通过变电站母线接地故障仿真、变电站巡视仿真、操作票仿真3个应用案例来介绍该系统的操作流程、三维特性和应用优势,旨在锻炼参与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真实性和可扩展性,实践应用效果较好,可满足当前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电力培训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论文针对火电站设备检修培训方面的问题分析,通过研究虚拟现实的相关技术,利用Solidworks和3DMAX建模工具对火电站设备以及场景建模,并结合VRPlatform和VRP-SDK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研发出火电设备检修仿真系统.结果表明,该三维仿真系统模型加载时间明显缩短,系统运行流畅,并提高了三维仿真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了三维仿真系统应用于火电站设备检修施工方面培训的可用性,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技术能力,同时降低了检修成本.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对电的需求,而变电站就是担负着为我们供电的重要责任。随着科学技术地日益发展,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随之提高,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革个应用,可是在这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安全薄弱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变电站的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