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绍良 《大理文化》2013,(11):90-97
在二十余年前,老家的房产已由父母主持,归并给了弟弟,我便很少再回老家。我离开巍山古城、离开老家和老街已经很久了。缘于此,县城老街上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渐行渐远,唯独一些特别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4,(6):28-28
<正>内容简介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3.
鲍德温的短篇小说集问世詹姆斯·鲍德温描写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的创作风格别具特色,在他以前或许包括他以后的作家都未曾尝试过。《去见那位先生》是一部故事集。这些作品在30多年前就首先使白人世界大为震惊。作为书名的《去见那位先生》描写的是南部一个县的县长回忆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一个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6,(6)
正我之所以对闽台文化产生兴趣,并长期不自量力地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肤浅探讨,完全是"与闽台有缘"。与"闽"有缘,是因为我是河南固始人,我父母都出生于固始,祖祖辈辈都是土生土长的固始人。近年父母因年事已高不便返乡,常嘱托我暇时返回固始老家,给长眠于此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上坟扫墓。河南固始与福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福建开发时期,以河南固始人为主的中原人士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G56杭瑞高速是一根长藤,那么沿途的大城小镇,就是这根藤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而我们,则是在这些花朵之间忙碌着的一只只蜂蝶.大理无疑是这根藤上最艳丽芬芳的一朵. 我在滇西的保山工作,父母则生活于滇东的曲靖老家,一边是故土难离,一边是生活不易,必将在东西之间奔波跋涉,因而,也不知沿着这根藤穿行了多少个来回,遗憾的是,我竟从未在必经之地的大理驻足过.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乡村组织,以百户为里,五里一乡。学界利用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对长安、洛阳及幽、益、扬等州府乡里村进行了梳理,并对某些延续至今的古村落进行了考证,由于出土墓志数量相对较少,对偏远地区的村落鲜有研究。唐代涿州(治今河北涿州)领范阳、归义、固安、新昌、新城等县,其中范阳县房山(今北京房山)佛教文化发达。  相似文献   

7.
故乡三题     
正永远的老家这些年,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个叫松弄的村庄,爷爷、奶奶已经离去二十多年,那间房子已经空无一人。对于我而言,那就是个符号,留着些念想而已,唯一给我的记号是如今我还在姓的姓,这是姨祖父的姓,读初中时为使两位老人不留有遗憾而改的,这个姓与我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前些年,我到这个村庄吊丧,特意去看了看已经破败的老家,房前屋后的桃李还在,熟悉的景致  相似文献   

8.
夜,陌生之地 飘过晚间的人无法确定此刻与彼刻停在哪里哪里就是目标灯火也好烛光也罢即使断章取义遗漏的焰须也是先他人后自己我有时也去强记落在睫毛上的地名。  相似文献   

9.
刘小东2010年8月6日的日记:这一次,我决定回家。1980年,我17岁,离开老家金城去北京读书,然后工作至今。30年来,每逢春节我是回金城的,每次都  相似文献   

10.
母亲     
母亲突然病倒了。接到姐姐拨打的电话,我立即从乡下驱车直奔县医院。我心里很清楚,要是一般的小痛小病,母亲只会自己默默地扛着,绝不会上医院的。更何况是从百里外的老家送到县医院。联想到这里,胸中一阵隐隐作痛,仿佛有一只猫爪正使劲地撕  相似文献   

11.
中考落榜后,为了逃避现实,我踏上了打工之路.当然,那时决定去打工,并不是因为我厌恶读书,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只是为了离开家离开父母.我怕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同时,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去体验一下生活.因此当得知自己落榜之后,我便背起行囊,辞别父母,没有告诉任何同学、朋友,独自一人到外地一家餐馆做起服务员的活计.……  相似文献   

12.
喜爱夜读     
到了夜晚,我哪里都不去.即使周末被朋友拉去聚会,也慌慌地想回家.想回家,其实是回到我那间简陋的、拥挤的书房去.  相似文献   

13.
一段经历     
赵宇 《大理文化》2004,(4):20-21
二十九岁那年,我离开双江,离开妻儿,离开熟识的人们,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一方热土,去一个半生不熟的地方--大理.原因很简单,父母的根在大理,退休回大理祖籍.叶落归根.我是长子,得紧跟父母,自然想办法调动.大理虽然是父母的故乡,于我却遥远而朦胧,毕竟在过去随父母回老家探亲,都是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14.
说来惭愧,生长在大理的我对大理周边的几个县知之甚少,直到参加工作之后,才有机会近距离地和这些县城接触.就最近走过的几个小城,我认为祥云大气,有着一种广阔开放的气势;巍山古朴,有着南诏故国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刚刚去过的永平,我强烈的感觉——永平真美味!  相似文献   

15.
迟到的学习     
李威 《世界文化》2008,(4):28-29
在我的一生中,这个梦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而每次醒来之后,我总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在梦中,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四处乱窜,一会儿卧室,一会儿厨房,慌里慌张地准备着去上学。 “快点儿,杰恩,你上学要迟到了。”每当这时,我妈妈就会向我喊道。催促我抓紧时间。 “我正在抓紧,妈妈!我的午餐盒在哪里?我的书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6.
爱就一个字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没有大款的鼓鼓腰包,没有领导的瞩目地位,也没有知识分子的高深文化.可我从没鄙视过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承担着农民那全部伟大的艰辛!  相似文献   

17.
探访天龙洞     
岁末年初的一天,来大理参加活动的几位省内外的报人、作家朋友要我“客串”一次导游,以民间的方式,领他们到一个“人造痕迹”还不重的地方“晃悠晃悠”。现在都说,大理是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我的这些朋友来大理已不止一次,对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洋人街这些地方,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烂熟于心。所以领他们去哪里,我心里还犯了难。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好友赵铁的邀请,说他们那里的“上关花天龙洞”,是“观沧海、赏名花、探奇洞、寻古城”的绝佳胜地,有时间不妨去感受一番,于是我便大胆向他们推荐了我自己以前也没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刘梦溪 《寻根》2009,(3):4-6
我近来对国学和相邻概念所作之辨析,不是表示我反对国学,或者不要国学,而是主张国学无须太热。20年前的1988年12月15日,我在《中国文化》创刊词里写道:“与学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临眉睫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的私心所愿,  相似文献   

19.
林肯自传     
我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肯塔基州的哈丁县。我父母是弗吉尼亚州人,双方都是普通老百姓——也许应该说门第低贱。在我十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她出身于一个叫汉克斯的家族,她家有些人如今住在亚当斯县,有的在伊里诺伊州的梅肯县落户。我祖父亚伯拉罕·林肯大约在1781或1782年从弗吉尼亚州移居肯塔基州,一两年后在那儿死于印第安人之手,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森林中开辟农场时被杀害的。我父亲在祖父去世那年只有六岁,长大后可以  相似文献   

20.
雪冬 《世界文化》2012,(9):50-51
我居住在泰国的董里府。去年3月12日,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4星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很有希望在那里完成中等学校教育。虽然我只有14岁,并且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爸爸和妈妈并不过于担心,因为我是待在一个监护人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我和父母可以通过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自立的人。我的新家庭对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