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包含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体验,是发话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它唤起了人们情感的愉悦,激发了人们心灵的力量。它是发话主体心象的真实性,心象浸润着发话主体心理特质和精神内涵。它遣词造句突破常规的语法,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它反映了发话主体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往往以形象观照的审美方式对反映客体和发话主体双重肯定。艺术语言的美的本质是发话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的差异性。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为内趋力,这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就会极力地寻找某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它具有感动力和感染力。它通过有限的言语,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内容。它是个性的表现,不用陈辞乱套,不守定法,而用活法。它虽然具有辞才和辞气,但它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7.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审美情感是艺术语言产生的情感逻辑的心理基础,这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思想对审美情感在艺术语言的创造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异修辞;情感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修辞是一种艺术化言语,它遵循和一般语言不同的运思规律。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激活的表现,所以,它负载着意蕴深厚的情感信息。它旨意深远,辞气昌大。它之所以美,并不是由于物理的、生理的信息得到准确的再现,而是物理的、生理的信息与发话主体特有的情感信息发生了特异的组合。它是由于情感驱使,使发话主体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言语。所以它不是科学的认识,而是艺术的审美。这样,体现了它的变异性和它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9.
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语言的“本”审美活动,实际是一个审美意象过程,意象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问题,艺术语言蕴育着发话主体的情、意、神,所以它才有活的生气,使象活真情为,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所以它的拘泥于一种形式,它的生成情就象是发话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形式化,它外,形象感人,它内,蕴藉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遥思。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把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体现了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的自然性。艺术语言随语成韵,随韵成趣,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自然反映。它升华和超越了理智,使理智又寓于情感之中。它体现了发话主体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艺术语言才具有“天地人和”的动人魅力,它色彩斑斓,气韵生动。它体现了与科学语言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功能性和不同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产生来看,语言学实际上是一门行为科学,它可分为科学语言 学和艺术语言学,科学语言依据的是客观性、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情感始终作为一种心理体验而起内趋作用,它表现为理的直接关照,或是在情感的形象中的思考,它呈现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正因为如此,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是情感艺术,美术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美术表现情感特质的揭示,强调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生命所在,情感体验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美术学科应特别注重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引导情感投入;构建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利用美术作品的美感效应,获得情感体验;鼓励大胆的艺术创造实践,推动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3.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主体生命活动而不断变化,抑或是在历史文化中发展,都表明审美意象不是预成的,而是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情感与英语语言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学生日记或周记了解学生的情感;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多用鼓励性评语,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6.
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