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在于办学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多元化,"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改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势在必行,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3+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发展,调整教学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在"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改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1+0.5"培养模式在3年制高职护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6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n=175)和实验组(n=168),每组3个班,对照组采取"2+1"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采取"1.5+1+0.5"培养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及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毕业前1个月,采用《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评分表》评价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考查护生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穿刺、中心吸氧、吸痰、导尿、暂空床等常用护理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及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生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穿刺、中心吸氧、吸痰、导尿、暂空床的考核成绩显著上升(P<0.05)。结论 "1.5+1+0.5"培养模式有助于3年制高职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常用护理技术,并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蓝图和总体规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和保障。本文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施"4+0.5+0.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思路及效果,为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实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2018年开始试点实施"3.5+0.5"本科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其内涵为学生在前3.5年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后0.5年根据学生综合情况,由学院推荐到企业的施工、设计、加固、造价等技术岗位,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使学生熟悉未来就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职学校采用"2+1"学制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结合厦门信息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探索实施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2+0.5+0.5"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学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脱节、"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笔者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工学结合的"3+0.5+0.5"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实施此模式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建立的"2.5+0.5+0.5+0.5"的分阶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现途径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职学校采用"2+1"学制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从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求出发,探索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新方案制定,并对新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展开探讨,旨在使新方案能在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学制的转变将给中等专业学校带来巨大的变动,首当其冲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新方案的制订应着重吸收近几年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成果及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教育教学文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和企业的人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现状,构建了"3+0.5+0.5"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前3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及课程实验、通识教育实践内容;利用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专业单项实践;再用半年时间进行专业综合实践。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机械人才。  相似文献   

13.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14,(12):66-69
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础上,实行"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玉义干  卢国享  杨红梅 《广西教育》2022,(11):100-102+141
本文阐述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群“2.5+0.5”人才培养模式,从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要求、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策略等进行分析,旨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企业也需占据一席之地。无论何种模式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要素。笔者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评价等几方面论述建构"2+0.5+0.5+1+2"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有利之处。  相似文献   

16.
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创立高职农林类专业"专业+基地+农户"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创新与统一性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理论教学加半年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再加半年校外工厂顶岗工作。校内实训基地要发挥一定的功能,其建设就要坚持一定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制定科学、全面、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并形成规范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仿真模拟建设。  相似文献   

18.
“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地实施"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突出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和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了兼职"双师型"师资人才库,对全面提升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沈晖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42-243
从2013级新生入学开始,江苏省中职升学制由以往的2+1模式改为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学制的改变而改变,本文从中职院校烹饪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2.5+0.5"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赋予中职烹饪人才培养独特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