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即:“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理由有二,一是能正确解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历时110年,是以社会性质作为分期标准的。整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中国人民获得翻身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本文试就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其演变,浅谈自己的认识。一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爱自强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和民主共和精神,这些精神在近代的各个时期有其具体表现,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是广泛团聚中华民族大众反对清朝封建统治、解决民族压迫问题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爱国自强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和民主共和精神。这些精神在近代的各个时期有其具体表现,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是广泛团聚中华民族大众反对清朝封建统治、解决民族压迫问题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满汉矛盾,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这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动乱并未能从总体上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8.
主题内容认知  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 ,自此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 0多年来 ,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 ,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 ,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 ,从器物到制度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 ,最终在中…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10页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就是说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不管哪个时期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同时存在的。而后者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在其《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964年版 ,第 2 95~ 2 96页 ,人民出版社 )里说 :“……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 ,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形。当着…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过去在史学界就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近代中国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相互交替变化的主要矛盾形式;一种意见认为,近代中国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主要矛盾形式。最近,林华国同志在《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主要矛盾形式的意见。读过之后,我感到他是把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的三种主要矛盾形式的学说,与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的论断,进行了割裂和对立,因而作了片面的、错误的理解。结果,不仅把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