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政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仅4家保留事业体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2.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性出版社转制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分批改制的全面启动,出版体制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在出版社转制过程中,各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为核心的无疑是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关于进一步扒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1]明确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制.当前,我国地方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转制已接近尾声,中央出版社分批转制已经确定.这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发挥政策优惠、资源倾斜和项目扶持等杠杆作用,推动出版社的转型,建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等新技术融合的现代出版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多数大学出版社作为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转制为企业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0,(7):54-54
第一,重点完成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2010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具有独立法人的经营性音像电子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任务。积极推进党报党刊所属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年底前完成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深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按照已经确定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10年底前完成转制。部委出版社改制是今年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意义更在于,或将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管理     
《传媒》2009,(3):77-77
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2010年底全部转制 转制到位后不限制出版范围、书号、版号 自2008年9月确定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路线图之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决定将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任务,对转制到位的出版单位,总署在出版范围、书号、版号等方面不予限制。2009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地方和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三年内完成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任务,并在几年内培育数家“双百亿”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的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底前完成转制".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程已进入到全面提速阶段.在这样一次出版行业的历史性重大变革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个经营性的出版单位不仅毫无选择地要加入到转企改制(以下统称转制)行列,而且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转制,任务繁重而艰巨.怎样才能做好转制工作,是目前许多出版单位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结合笔者前一阶段针对出版社转制工作对在京中央部委、协会、民主党派及部分高校出版社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情况,对部委出版社转制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0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完成转制,标志着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新闻出版业繁荣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新闻出版产品的需求。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开拓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挺进,并且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148家经营性出版社要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转制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于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为经营性出版企业.此后,我又写过文章,着重谈了学习中央决定的体会.目前,出版社转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这条战线年过76岁的老兵,对出版的历史与现实,在职业和感情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我对出版改革一直是关心的,对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所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地认识到,我对出版社转制与整个出版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铺开,出版社转变运行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已经成了热门话题,特别是科技类等经营性为主的出版社更是被推到了体制改革的前沿。国庆节前,记者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多家出版社负责人,他们认为,创新机制,实施分类管理是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的突破口,转制过程中很多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也已逐渐显露出来。这里归纳了受访出版社长们对转制的一些看法和思想动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未来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确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转制为企业.2008年,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再次确定62家大学出版社启动体制改革工作.至此,尚未启动转企改制工作的大学出版社仅有十几家,可以说,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在绝大多数出版社中逐步开展.为保证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质量,少走弯路,在充分尊重各大学出版社创造性的同时.教育部及时制定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规范>,确保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6.
梁文 《编辑之友》2010,(8):115-116
目前国内经营性的出版单位正在加速出版体制改革,并于年底前完成转制任务.随着出版社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图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仅靠出版社自身的编辑和发行力量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社会上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各种各样的版权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优质图书,在业内已形成共识.因此,出版社与民营文化公司、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出版图书的形式呈现多元化.这势必使出版社在签订图书出版合同时无章可循,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半月要闻     
中央和地方拨资金支持中央出版社转制2010年,国家将拨专项资金推进中央各部门(单位)148家经营性出版社转企改制。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根据大会议程,大会印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18.
丁晖 《编辑之友》2005,(3):35-36
随着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思路的明晰,出版社转制和改制的步伐愈来愈快,除人民出版社以外的大部分出版社都将变为企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出版社的从业人员,我们不但敏锐地认识到转制之后将面临的身份改变、就业方式改变和分配方式改变,更为担心的是转制或改制之后出版社面临的生死问题.所以,经济目标会成为每一位编辑的重要动力,驱使编辑们不遗余力地在市场中角逐.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统一,如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成为每一位编辑必须关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编辑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出版的文化选择功能.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时间表,2010年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将完成转制改革任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全面展开。为保障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地方出台了一些相关配套政策,本刊节选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转制过程涉及的相关政策的问答,供广大编辑学习贯彻之用。  相似文献   

20.
近来关于国有出版单位转制的问题成为业界同仁议论的热点.其中作为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出版集团或出版社正在按照已出台的政策,积极稳妥地进行转制型改革,其间尽管也遇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未进入试点的书、报、刊出版单位,也处于焦急的期待和不甚明确的担忧之中.将少数单位譬如人民出版社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来办已成定论,而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向经营性企业转变也是大势所趋,可是既有公益性成分又有经营性内容的出版单位怎么办呢?大学出版社是算做事业单位,抑或是企业?即便是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党报、党刊和人民出版社,其经营性环节怎么剥离,剥离后怎么运行呢?在一个单位中,这两部分的协调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