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2.
赵涵 《中国钓鱼》2006,(6):75-75
《中国钓鱼》杂志一直是我们钓迷的良师益友。许多初学垂钓的朋友,喜欢把她称为“教材”,我以为并不过分。纵观《中国钓鱼》杂志20多年的日益更新,从“幼小”成长为“壮年”,无不与《中国钓鱼》杂志的编辑、作者、读者密切相关,有汗水,也有泪水。所以,我们越喜爱《中国钓鱼》杂志,也就越珍惜和关注《中国钓鱼》杂志。  相似文献   

3.
感谢钓鱼     
当我得知自己被评为《中国钓鱼》杂志优秀作者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4.
王善勇  范宁 《钓鱼》2004,(18):6-8
本着“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钓鱼》杂志社发起了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并精心给《钓鱼》杂志读者和广大钓鱼爱好者精心策划了一个钓鱼盛会——“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让遍布各地的读者都能一品这个钓鱼大餐的美妙滋味。这是我们《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盛会,也是《钓鱼》杂志给关注杂志成长的广大读者最好的回报!3月底4月初.我们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读者杯”首战告捷.宜征读者大聚会也收效明显。炎热的夏季刚刚过去,秋意悄悄降临的时候.我们又连续在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吉林长春成功举办了这三场大型的比赛,而几乎每场比赛都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许多热心的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点燃了他们钓鱼的激情。更推动了当地钓鱼活动的开展!笔者每参加一场比赛,都会感动于赛场上洋溢着的欢乐和激情。所有参赛者凭着对钓鱼活动的满腔热爱参与到这个赛事中来,其实最终的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互动,能够让编者读者面对面地交流,为共同喜爱的《钓鱼》杂志献计献策,更能有机会和文幸中的钓鱼高手直接交流,切磋技艺,畅谈垂钓感受。《钓鱼》杂志以自己的方式和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种联系读者的积极方式.也是一种尝试。广大读者和竞技垂钓可以零距离接触.同时也是编读之间的互动,读者们在钓场角逐中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检测,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钓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温馨的见面会中感受来自钓鱼的喜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参与到咱们读者自己的钓鱼比赛中来,一起把我们的比赛办好.办大。九月到十月.又有多场比赛将会和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河南、浙江、安徽、陕西、山西、广西的读者见面。届时.我们将会把这些地区的比赛如实快速地报道给广大读者。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赛事的宏大和读者的热情。读者朋友们,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垂钓大赛吧!  相似文献   

5.
我所说的"钓鱼照",不只是指钓到大鱼后的人鱼合影,而泛指所有在《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有关钓鱼的照片。如果是《中国钓鱼》杂志老读者的话,就会对《中国钓鱼》采用"钓鱼照"的历程有所记忆,早期,内页插图几乎全是黑白照片;后来增加了彩页,开始选登彩色照片;近几年扩版进入"全彩时代",但  相似文献   

6.
席新辉 《钓鱼》2006,(22):70-70
感谢《钓鱼》杂志的编辑们办了这么好的钓鱼杂志,衷心地谢谢你们。临近年终了,看了将近一年的杂志,总体上感觉本年度《钓鱼》杂志受到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其发行量直线上升。根据我的观察,其他的几家钓鱼媒体  相似文献   

7.
党伯杰先生退休前任原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兼《中国钓鱼》杂志常务副主编。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为《中国钓鱼》杂志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钓鱼》杂志出刊200期的时候,一直关心杂志发展的党伯杰同志应邀谈了他的感想和体会,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和本刊名誉主编万伯翱先生也应邀撰写了纪念文章。相信读者们会和我们一样为他们的文章所感动、所激励。《中国钓鱼》杂志在诸多这样的前辈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一定会不断进步的。谢谢前辈们!谢谢读者们!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孙长青 《中国钓鱼》2012,(12):88-89
冬季闲暇时间,我除了翻阅《中国钓鱼》杂志,摆弄渔具外,还利用一些时间把自己多年的钓鱼经历回忆总结一下,把那些难忘的垂钓过程写一写,从中回味那种收获所带来的喜悦。2004年的两次意外收获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钓鱼》2005,(11):6-8,10
2004年新春伊始,本刊发出了中国钓鱼推广年的倡议,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神州大地钓鱼人的心,点燃了钓友们参与钓鱼活动的热情。“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本刊亲力亲为,举办《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以回报读者的厚爱、钓鱼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符荣财 《钓鱼》2004,(12):6-6
自南京《钓鱼》杂志倡议2004年钓鱼推广年至今,已四个月时间了,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南京《钓鱼》倡议2004年为中国钓鱼推广年目的何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才学习钓鱼一年多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尽管是从去年5月份才开始买《中国钓鱼》阅读,但却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使自己原本粗浅的垂钓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也深深喜欢并爱上了《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3.
余淼 《钓鱼》2014,(23):6-7
自1993年创刊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20年的历程、有艰辛、有痛苦,但更多的却是快乐、是欣喜。在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下,《钓鱼》杂志从一张薄薄的报纸,变为一份厚重的杂志。为了纪念这20年的发展,《钓鱼》杂志在2013年举办了"20周年优秀作者"的评选活动,并定于2014年11月7日在南京举办"《钓鱼》杂志编作交流会",诚邀获奖作者与会,共同回忆相伴走过的二十年,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劳百恒 《钓鱼》2006,(18):71-71
由于地处山区,与在当地可以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不同,《钓鱼》杂志在当地很难看到,书刊、零售都没有,订阅就更没有了。去年到省城买渔具,渔具商送了一本给我,感觉不错。今年我试订了第一季度,真的不错,就直接续订了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钓鱼》杂志新千年第一期上“杠头”开始叫板了。我认为:钟越敲越响.理越辩越明,这个“杠头”设得好。我这个人也爱“抬杠”,现就“杠头”提出的两个传统说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7.
姚军 《钓鱼》2013,(4):18-19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下了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向县城中心的邮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业大厅里有一半空间被用来出售杂志报刊。那里设有柜台,柜台上放了一排排的报纸。柜台后有三排四层的书架,杂志是五花八门、门类俱全,这里就有关于钓鱼的杂志。以前,我记得这里只出售一种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那个下午,我来到早已熟悉的老位置,正准备拿起新来的《中国钓鱼》时,冷不丁看到边上放了一本《钓鱼》杂志,这是一本很有潮流气息的杂志。那"钓四年前的一个下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  相似文献   

18.
莫凡 《中国钓鱼》2000,(7):56-56
我的电脑游戏文章承蒙《中国钓鱼》杂志的厚爱,从2000年第1期开始刊载。得知很多爱好钓鱼又爱好电脑的朋友很喜欢,于是便萌生了继续写作续篇的想法,在逛光盘市场或者上网时更加留意新的钓鱼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又找到几款新的钓鱼游戏,在工作之余,写了《在家也能钓鱼》的续篇,以飧钓友。  相似文献   

19.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20.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