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鉴别能力属逻辑思维方式,通俗地讲,比较鉴别能力是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它们的差异.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是从感知开始的,要区别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找出各个物理现象和形式的差异,就需要比较鉴别.比较和鉴别的方法是中学物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广泛运用,通常是进行事物特征的比较,即比较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异同,比较题目阐述物理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物理习题,貌似不同,即物理条件不同,而其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解题中,要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相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树立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在实际习题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往往被“卡”在某一点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进行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本文就习题教学中如何运用“点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习题中存在着很多形同质疑、貌似神离的问题,我们在认识这些问题时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使这些问题的本质特征更加明显,从而确切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防止知识的混淆。如果能把这样特别相似的物理内容精心编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的积极性;比较分析,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正反结合,培养思维的可逆性;拓展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作初步探讨。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的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学生有兴趣、有疑点的问题,创设思维的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1.1设段引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在不超出大纲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深思,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思维桥梁。如在…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顺利解答完物理习题?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定势的思维中“走出来”,找到物理解题的关键点,灵活、快速、准确地解答.下面我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转换思维的方法进行例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投砾引珠.  相似文献   

6.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占了很大份量,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但学生往往反映:“听老师讲都懂,自己做往往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在非重点中学普遍存在.“无从下手”反映了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找不到思维起点,不少学生遇到一些生疏的习题时,往往不能想象出习题所反映的物理情景,即问题的物理过程及主要的物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只根据表面现象的观察就得出结论常常是不正确的,如果这些结论穿上“权威”或“常识”的外衣,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就会阻碍物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正处于经验型的形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转化的转折期,如不能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会对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建立物理思维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一、从物理学的发展看物理思维方法主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  相似文献   

8.
物理习题蕴含着概念、公式、规律间关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变换不同的方法求解和习题题目的无限化.当前,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沉缅于茫茫题海之中,花费了不少精力,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面对众多的物理习题,应当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中学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怀念 《考试周刊》2014,(48):137-137
<正>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表现大致相同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而这些思维障碍就是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突破探究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  相似文献   

10.
林俊 《教师》2013,(10):88-88
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摆脱单一思维的束缚,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从物理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知识体系建立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找出物理习题的类型及变型,探索解题规律,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消除学生思维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盛红姣 《中学理科》2006,(12):34-3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新课标的要求.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习题教学不但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习题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王远琴 《中学理科》2000,(11):43-45
近来物理习题中出现一种“信息题”,这种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也在书外”.题目知识背景是新的,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有些知识也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但在题中作了提供.如何解答物理信息题,这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并运用这些新的知识信息,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答物理信息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基于培养高阶思维展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联系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培养高阶思维教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全面讲解物理知识、创新解题方法技巧、进行习题迁移训练等教学路径,逐步提升学生物理思维水平,希望为促进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长效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目标过份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加之教育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导致物理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的关注竞赛或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只重视知识的具体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联系实际;只热衷于“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而忽视了物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只重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物理思维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使科学教学中的物理教育退化为赤裸裸的知识传授,甚至演化为解答物理习题规律和技巧的讲练.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联想类比思维能化抽象为具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本文从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两个环节总结了联想类比思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恒孜 《物理教师》2000,21(9):8-10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克服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1 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1思维定势使学生深刻认识概念和规律 定势思维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物理教学中,被师通过引导、观察、分析,让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使其思维活动向现象的本质定向,从而达到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物理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学生在掌握新概念、新…  相似文献   

19.
论原始物理问题的特性及其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邢红军 《物理教师》2004,25(8):39-42
1 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是以物理习题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会得到提高,但当面对一个实际物理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将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习题训练只实现了学生完整思维训练的一部分,显然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进行创新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同一习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