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 《物理教师》2006,27(6):8-49
1深挖“人船模型”图1如图1,船浮于平静的水面上,人站在船的右端,人、船质量分别为m、M,船长为l,不计水的阻力.二者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动量守恒.若人以速度v1向左行走,则船以速度v2向右后退,故有mv1-Mv2=0.于是有vv21=mM.(1)若人船位移分别为s1、s2,人船动能分别为Ek1、Ek2,则  相似文献   

2.
一、巧选参照物例 1 一个木箱漂浮在河水中 ,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 .在木箱的上游和木箱下游各有一只小船 ,两船离木箱的距离相同 ,两船同时划向木箱 ,若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 ,则 (   ) .(A)上游的小船先到木箱处(B)下游的小船先到木箱处(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分析与解 本题若按常规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则求解过程很复杂 .若选择河水为参照物 ,则木箱静止 .因为两船划行的速度大小相等 ,且两船离木箱的距离相同 ,因而两船将同时到达木箱处 .所以本题应选 (C) .二、巧转换条件例 2 某游客第一…  相似文献   

3.
例1 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m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m处,若两船在静水中速度相等,现同时去打捞,问哪条船先到达漂浮物处?分析:从表面上看,甲船顺水速度快,应先到达漂浮物处,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甲船顺水而下时,漂浮物也以水流速度向下游运动,这样甲船速度虽快,运动路程却也加长,到达漂浮物处的时间不一定会少.乙船逆流而上,速度虽慢,运动路程却也缩短,到达漂浮物处的时间不一定会多.如图1. 图1 设两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水流速度为u.选地面(岸边)为参照物,则甲船速度为v+u…  相似文献   

4.
李庆国 《物理教师》2007,28(7):3-24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条题目:如图1,绳通过定滑轮拉船使船靠岸,若要使船匀速靠岸,则应该如何拉绳?(A)匀速拉.(B)减速拉.(C)加速拉.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找出拉绳的速度与船的速度之间的联系,要找出它们的联系就必须将船的速度进行分解,那么应如何分解呢?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把它  相似文献   

5.
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1,河流的速度为v2(v2&;gt;v1),不计船受到的阻力,在什么情况下船渡河的航程为最短?  相似文献   

6.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别为v甲和v乙,两船从同一渡口向河对岸划去。已知甲船想以最短时间过河,乙船想以最短航程过河,结果两船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则甲、乙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__。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为多少@唐玉林  相似文献   

7.
“某日中午12时整,甲船自A处以16lkm/h的速度向正东行驶,乙船自A的正北18km处以24l锄/h的速度向正南行驶,则当日12时30分时两船之间距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km/h”.该题是2004年湖北省高考数学第16小题,它是一道导数概念的应用题,从阅卷统计情况看,得分相当低,难度系数约为0.3,其原  相似文献   

8.
一、用熟悉实例引入概念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现象,如果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讲解分析并引入概念,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例如讲授“冲量”的概念时,以划船为例,船上的人用桨推岸,使船由静止达到某一速度。用的力小,要较长时间才能使船达到这一速度;用的力大,作用时间就可以短些。可见,要使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跟力和力的作用时间都有关系: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大可小,力作用的时间可长可短,但只要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相同,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就相同。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入“冲量”概念。二、用演示实验引入概念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9.
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有这样一道试题: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一定,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到水中,经过1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返回追赶,在距桥300米处追上木葙,则河水速度是米/秒.  相似文献   

10.
题一艘帆船,扬帆在河中顺风而行,当船航行的速度为多大时,风力对船做功的功率最大? 错解设风速为ν0,船航速为ν,则空气冲击帆面的速度为ν0-ν,空气流对帆面的冲击可看作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空气流的速度变化为2(ν0—ν).设在时间t内冲击帆面的空气质量为m,对帆面的冲击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竞赛中,速度合成问题多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它有两种情况: (1)若两个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之和. (2)若两个分运动的方向相反,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之差. 例1 船往返于甲、乙两地,水流速度为υ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υ2,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 )  相似文献   

12.
绳拉船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该问题在一些中学物理辅导书中 ,也有提及 ,但多采用的是特殊方式 ,如皆采用速度投影法 ,并无一般性讨论。本文采用更一般、更普遍的方法讨论 ,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此问题 ,供教师参考。如图 1示 ,细绳一端系着小船 ,一端跨过滑轮并以恒定速度V运动。细绳的长度不能伸长。这就是典型的绳拉船靠岸问题。下面 ,我们用多种方法分析船及绳上任一点M的速度及加速度。一 小船的速度及加速度1.小船的速度( 1)速度投影法由于假设拉绳速度V为常数 ,则细绳会一直处于伸直状态。注意 ,只有绳子处于伸直状态时 ,拉…  相似文献   

13.
取长不补短     
一只船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假定船速和水速都不变) 解假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航程为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水的流速为v_0(v>v_0),则船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t_1为  相似文献   

14.
高亚成 《物理教师》2003,24(1):59-60
1 问题提出如图 1所示 ,某人通过定滑轮牵引一小船 ,若人拉绳的速率恒为v,设牵绳与水面的夹角为θ ,则关于船速v船 与θ的关系 ,正确的是 :图 1A .v船 =vsinθ.B .v船 =vcosθ.C .v船 =v/cosθ.D .v船 =v/sinθ.错解 :很多学生往往把绳速v正交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分速度v1和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2 ,且v船=v2 .如图 2 ,v船 =v2 =vcosθ,故选B .图 2            图 3正确的解法 :将船速v船 分解为沿绳方向的收绳分速度v和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分速度v⊥ ,如图 3,v船=v/cosθ ,故正确答案是C .该问题的难点在于学生不理解船速v船 及两…  相似文献   

15.
题在海面上有三艘轮船,船A以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u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2u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a,船C到船A的距离为2n.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时刻B、C两船间距离的中点M到船A的连线MA绕M点转动的角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和解决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时,若能巧选参照物,可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兹举两例供参考. 例1 河中有甲、乙两只船,甲在河中某漂浮物上游200 m处,乙在该漂浮物下游、200 m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划行速度去打捞.则(A)甲船先赶到(B)乙船先赶到(C)两船同时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解析:解决此题应巧选参照物,以河水为参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复习资料上有这样一道力学题,我觉得原解答的分析有错,现讨论如下.题目:三条质量都是M的小船在河中鱼贯而行,速度都是v.两人在中间那条船上同时分别以速度u(相对于中间的船而言,方向跟船行方向在一直线上)把两质量都是m的麻袋抛到前、后两条船上.问三条船的速度各变为多少?原解答:设抛出麻袋后中间一条船的速度为v_1,前面一条船接到麻袋后的速度为v_2,后面一条船接到麻袋后的速度为v_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8.
原题.(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6题)在海面上有3艘轮船,船A以速度u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u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21/2u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a,船C到船A的距离为2a.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时刻B、C两船间距离的中点M到船A的连线  相似文献   

19.
从多角度研究人拉船模型,通过定量分析,给出了描述船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拉力做功的相关表达式。讨论了转换研究对象法的可行性,展示了模型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题:茫茫海洋中的一艘远洋轮因触礁而漏水,船长立即启动排水设施。经预测,发现以海水现在的速度,海水充斥整船只需6分钟,而排水设施排完整船水要10分钟,这时,轮船以最快速度着陆还要10分钟,请问:这艘船能安全着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