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语文课堂,许多时候成了"清水煮白菜"式的文字训练课。其实,孩子们不是没有激情,也不是没有诗意,他们需要唤醒,需要激励,需要点燃。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一个情感动力,让孩子"有感而发"。笔者认为:这一情感动力的产生,可以籍由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巧妙的理答、师生角色入境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越来越没感情,变得冷漠而自私。"在这句社会性评价中,我们可解读到多少信息?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标准之一。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曹林 《成才之路》2010,(21):I0004-I0004
"言语暴力"致六成孩子感觉不被关爱——佛山市妇联近期公布了一份《佛山市少年儿童家庭暴力专题报告》,通过对分布于五区的5000个"90后"孩子和家长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最害怕的不是父母师长的拳脚,而是"言语暴力",一句"很笨""累赘"比任何惩罚都让孩子们更恐慌。"言语暴力"让六成左右的孩子遭遇与父母的“情感荒漠”,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被父母关心过。  相似文献   

4.
李玲 《考试周刊》2011,(26):51-52
伟大的思想家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今,提倡“以人为本”充分地显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柳斌同志曾指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热烈、稚嫩、脆弱的,需要我们班主任的爱护,但这种爱护不是溺爱,不是包庇,而是宽严有度。下面我谈谈情感教育中的“四不要”。  相似文献   

6.
李军斌 《成才之路》2011,(20):98-I0015
高考是人生的起点而非终点,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很高的分数,不是很高的"智商",而是"情商",它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考前,为了升学,我们偏重"智商"培养。学校只注重成绩,家长只为孩子分数上不去而着急上火,丝毫不考虑孩子"情商"的教育问题,致使大部分学生出现焦虑、内向、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考后,我们要及时补上"情商课"。  相似文献   

7.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冬生 《考试周刊》2011,(10):59-60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知觉活动,而是教学双方认知情感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如果忽略情感这条线索而搞"无情教育",就会使语文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运转速度不断减慢。因此,  相似文献   

9.
作文时,因为"需要",学生会寻找表达内容,思考表达方法,其表达溢于情感。从"需要"出发,学生没有习作压力,不会把习作看成枯燥的劳动;从"需要"出发,真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因“需要”而作文  相似文献   

10.
如今,提倡"以人为本"充分地显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柳斌同志曾指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热烈、稚嫩、脆弱的,需要我们班主任的爱护,但这种爱护不是溺爱,不是包庇,而是宽严有度.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的学习中,让那些优雅的语言与美好的情感,战胜那些恶俗,粗鄙,龌龊,在校园的净土中撑起洁净的天空,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文教师要用"美好的食物"滋养孩子向善的心愿,而这"喂养"的过程正需要用语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思之 《家长》2013,(5):29-30
大道理不是通过"讲",孩子就能明白的,而是需要孩子亲身体验来领悟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小圈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而且,由于孩子们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有的孩子占了"便宜"、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多:拼命工作,希望挣更多的钱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真是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并不买账,他们并没有因此快乐起来。原因何在?这要从幼儿快乐的源泉说起。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引起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幼儿的快乐来自外界事物对其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诚然,幼儿有一定的物质需要,但这个需要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  相似文献   

14.
一、投入情感,促进师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1.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个孩子身上。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经常通过有意识地与学生接触,向学生投入情感,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时间中的孩子》是伊恩.麦克尤恩创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性作品之一。"时间"与"孩子"是理解此部作品的两个关键词。文中不仅有凯特、鲁丝、乞丐女孩这些正常的生理时间上的孩子,也有像斯蒂芬、达克这样异化的心理时间上的"孩子",这些不同意义上的孩子微妙的传达了"孩子"这一母题的深层寓意。本文将以心理时间上的"男孩"查尔斯.达克为例,从他的本性、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浅析其异化。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教师》2011,(18):2-2
<正>"有些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聊天记录,有的甚至还跟踪孩子放学后干什么。这样做的父母大都是爱孩子的,但这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必须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真爱。当孩子拥有秘密的时候,是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因为长大需要独立面对世界,需要独立的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班上,有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他们都不是因为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的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曾一度头痛,也认为这是个比较严重和麻烦的事情,并试图加以改变?特别是我班上的"瑶瑶"小朋友她是这些孩子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也花费了我很多心血。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也很着急、很烦恼。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1,(4):146-146
其实宝宝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从吃喝拉撒睡到洗澡、抚触以及各种声光电玩具的刺激,孩子也很累。让他安静、放松一下,对成长也很重要。更何况疲倦的我们最需要用短暂的休整时间来给自己补充能量,好开始下一轮的"打拼"。当然这休整指的不是睡眠,而是介乎于睡眠和嬉戏二者之间的一种放松。如何才能给自己和孩子营造休整时间呢?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问:怎样培养孩子的绘画意志力与情感? 答:美术学习是由孩子本能的原发的生理、心理需要而开始的,其学习兴趣成为他们的心理动力.但是,仅靠兴趣又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成功的美术学习,需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以持久的兴趣、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20.
韩鸿梅 《考试周刊》2011,(30):217-217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了儿童更直接、更贴切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