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崇巫祀神习俗、毗邻武当古道和从未间断的修仙学道香火,造就了湖北房县的玄天上帝信仰文化。透过观音洞的功德碑、道教建筑以及众多神像,融入三教之中的玄天上帝信仰、特别关注玄天上帝的神性职司,对玄天上帝心存虔诚的特点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21日至23日,由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就玄天上帝信仰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道家道教、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武当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玄天上帝这一称谓的最终形成经过了几次大的变化,完成了由动物崇拜到人崇拜、再由人崇拜到神崇拜的转变。历代帝王为维持统治、保祚佑圣、护国定乱、社稷安定多次对其加封。玄天上帝在青州地区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崇拜,在明代达到鼎盛。到了清代及以后,官方信仰已大大削弱,玄天上帝的信仰依然存在于民众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武当山紫霄宫台湾功德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其外观形制、碑文内容等角度入手,分析台湾功德碑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进而尝试说明武当山玄天上帝信仰对海峡两岸信众在信仰面向、信仰理念、信仰行为上所产生的共识,以了解台湾玄天上帝信仰的炽烈和武当山朝山进香的风俗.  相似文献   

5.
明代,成祖以后的历朝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把玄天上帝奉为“护国家神”.明代《大岳太和山志》对明皇室的玄天上帝信仰做了大量记述.明朝二百余年闻,武当山编修了四部志书,不仅翔实地描述了明代武当山的盛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明皇室奉祀玄天上帝的史实.因此,通过对明代《大岳太和山志》的解读,既有助于揭示明皇室与武当道教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代道教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1玄天上帝及相关研究 玄天上帝是宋明时期盛行的被祭祀的神明.作为优秀的勇武之神,担负着守卫北方的重任.这个神是起源于四神之中的玄武.宋代称之为“真武”.在明代得到明世祖永乐大帝的特别庇护.那种信仰极其隆盛,如今依然留存的武当山大神殿(金殿)就是那个时期增添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18日至22日,由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十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玄天上帝信仰联谊会在道教圣地湖北省武当山举行。共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高道大德出席了本次盛会。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道教: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充分展示了全球视野下国际道教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相似文献   

10.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系五彩丝、贴硃符等民俗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驱毒辟邪。因为农历五月有“恶月”之说,加之民族心理影响和便于记忆,所以将这一天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开展各种辟邪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也是民族文化延续重要载体.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台江姊妹节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指南》的重要环节,更是落实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重要内容。试图从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遵循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甄选六大传统节日为教育主题,试图从主题性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性区域活动、主题性环境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四大课程为载体,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探索传统节日课程中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促进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敏琳  张慕凝 《海外英语》2012,(16):208-212
Festival, an occasion when people come to enjoy themselves.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traditional festivals, celebrated by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In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s Spring Festival, while in America,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s Christmas. Festi v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ith time elapsing, festival culture changes gradually and some new cultural phenome non occurs.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工业文明以前的原始文化的大量信息,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濒临危机,其中声音的缺失是造成年节文化淡化的一个原因。禁放爆竹、手机短信拜年在取消声音的同时也取消了仪式,取消了狂欢,取消了人们对年节文化的生命体验,从而使传统节日民俗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5.
端午传说的艺术特性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传说众说纷纭,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围绕节日的来源及习俗衍生了诸多端午传说,并赋予了它复杂的艺术特性和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影响一国民族凝聚力的应然矢量与诉求标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文化认同式微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理应责无旁贷地坚守传统节日文化认同。强化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有:明晰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感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归属感;深挖传统节日文化美德,感触人文内涵;坚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理性对待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秋节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传统节日,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挖掘、弘扬和创新.青年群体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反应相对淡漠,应深入挖掘中秋节承载的思想和价值,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大学生充分体会中秋节日文化特有的信仰、伦理、情感,促进他们形成博大的文化价值理念和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盂兰盆节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有着儒释道三家文化背景的重要的宗教节日。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盂兰盆节的渊源和流变。“源”的部分追溯了盂兰盆节形成的多重文化源头,探讨作为佛教节日的盂兰盆节是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无间的;“流”的部分描述分析了盂兰盆节世俗化为民众狂欢节的过程。盂兰盆节承载着多元文化内涵,对它的研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祖先崇拜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丰富的反映,其中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尤具典型性。传统节日中所反映的祖先崇拜特点鲜明,多与农业生产、节气息息相关,且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具有周期性。虽是祭祀祖先的节日,民众向来都是把节日的欢庆和对祖先的崇拜联系在一起,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然而由于具体地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