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立定,以其深邃的思想、冷峻的理性、充沛的人文意识、生花的妙笔绘出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一批"秋雨体"文化散文。秋雨文化散文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深邃的思想、持久的生命力;忧切的文化良知、独特的文化人格;鲜活、质感的语言;融散文、小说、戏剧手法于一炉,在大文化散文创作中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人文山水中行走,从象牙塔里的"互为观众"到行为文化散文;从故事到感悟,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细节到宏大抒情、议论等等。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文化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散文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标志是这时期拥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家,而余秋雨则是其中的位使者。这位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专著的著名学者,近期又连续推出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三本散文集。在当代多元的散文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其热切的文化关怀和独特的文化况味;以其高标远举、厚重深邃的审美品格,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开拓了一方卓尔不群的新天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马元龙随着《收获》专栏上的陆续著文直到今天《文化苦旅》的结集出版,评论界终于打破了审慎的沉默,对横空出世的秋雨散文作出了应有的反应。著文的各家都普遍感受到了秋雨散文的不同凡响,然而如何对这种“不同凡响”作系统而深刻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现代文学中唯一存活的古典"(李书磊《散文作为一个问题》)。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相对于诗歌、小说、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无论在观念、体式和创作手法上,都显得较为封闭和保守。进入新时期,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体制  相似文献   

5.
一、忧患意识与悲壮之美读秋雨散文,总有一种沉重而苦涩的愉悦感产生。这是因为,余秋雨先生的社会良知、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一改散文写作的惯常姿态。他既不做生活的旁观者,用闲适恬淡的心境去优雅地品评生活,也不摆出儒者哲人的超然姿态去居高临下地指教别人如何生存,更不在模式化的套路中托物言志地高唱些矫情的颂歌,而是去捕捉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大课题、新课题加以阐发,震慑读者,警诫世人。于是,他的作品便在更高的层次上显示出文化的启蒙与教化的功能。同时,秋雨散文也是大气的,这表现在它的不媚时俗,该歌则歌,当哭则哭,热情彰扬…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散文正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恢宏的篇章构架和恣肆的激情文采日益折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它不但唤起了读者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创新提供了杰出的范例。多年来一直呼唤改革、呼唤开放的中学语文教育。没有任何理由漠视余秋雨散文的存在及其积极影响:相反,中学语文教师应对秋雨散文予以热情的关注。使之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攀蜀道,忆孔明;登雅阁,思兰亭。涉巴山蜀水,览千古名流;煮酒论英雄,挥毫扬正气。读《秋雨散文》知古今。从那青石纹路的封面上,我感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特有的古朴神韵,思绪也随之延伸开去……我来到承德那四面盘山的避暑之地:木兰围场里满清贵族骄狂的杀气,迎面而来,一片康  相似文献   

8.
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成都玉林中学李镇西余秋雨散文正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恢宏的篇章构架和恣肆的激情文采日益折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它不但唤起了读者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创新提供了杰出的范例。多年来一直呼唤改革,呼唤开放的中学语...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从字面上看是游山玩水,造访名胜古迹,其实则是在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相互交融中,在饱含深情的文化苦旅中挖掘沉积千年的人文内蕴,以理性、深邃的目光,追寻华夏文化本源、历史精魂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后殖民主义性质.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其理论具有强烈的颠覆性.在当今后殖民主义视野下审视张承志的散文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方面,他的散文执着地书写人民,展现民间的真善美,解构西方眼中的"他者"形象;另一方面,对抗新殖民主义,批判中国的智识阶层,追求自由、和平与民主.同时,他积极倡导构建文明自身的主体性,探索文明内部的发言方式.这在全球后殖民语境下,是可贵的.只是,在张承志努力追求的路上,有种不被理解的悲哀,因而他是孤独的.  相似文献   

12.
本对汪曾祺研究中进展不够深入的散创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指出:汪曾祺抒写“凡人小事”的散是其平民意识的一种理性张扬;梳理昆明情结构成汪曾祺散创作的大量字;在其“滋润”散观主导下选择的“闲话”话语方式实现了当代读的“化休闲”愿望。入妙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是汪曾祺散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孟子散堪为“以气为主”的典范之作。他的“好辩”是适应“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孟子散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的特点的形成得益于他高超的论辩技巧,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有高度的形象思维,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的领袖而闻名,他作品中的诗、词广为人们关注、论评,其散文却无人论及。本文主要考察黄庭坚散文中的记、序、题跋,认为这些散文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对宋文文体有发展、创新作用,促进了宋代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平淡与深切--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纯散文是一种温情的流露,而鲁迅纯散文是一种热情的倾吐。周作人只求淡淡表示,喜欢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他的纯散文呈现出平淡的风格。而鲁迅崇深入挖掘,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其纯散文呈现出深切的风格。两者均领导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散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他将理性的思考用感性的语言加以表述,这种表述是形象直观、气韵生动、充满无穷诗意的。语言灵变而不僵化,风格呈现出多面性。这与作者广博的文化积淀及诗人的个性气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散文有悲苦的人生底色,其苦闷是他的个人气质和性格以及时代因素合力的结果。更与他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文化观、政治观有关。朱自清的散文一方面缜密漂亮,另一方面为纾解人生苦闷,追求刹那主义,由刹那间事件引起的感情的明灭,对感情与外在事物间联系反复咏叹,着笔舒缓,描写细腻。  相似文献   

18.
“文化散文”具有重在探寻、弘扬、传承民族主流文化脉胳与内在神光,充满着“我性”的文化对话,注重语言的艺术知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其产生可上溯至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文化散文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散文走出了狭窄的感性空间而具有了旺盛的艺术活力,且润泽着当代文化散文。因此,当前所谓“文化散文”热,其实质是对“五四”精神的呼唤与回归,对功利、虚假、平庸散文的一种检讨与反拨。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及淡淡的希望”;3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充满生机、活力与战斗性”;40年代为第三阶段,其特征为“赞美、歌颂、美好与向上”。茅盾正是以这些意境隽永的散文小品象征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激荡着时代风云、包含着精湛社会内容而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画卷。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