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运动员的早恋是目前运动队伍中经常发生的。运动员早恋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一般表现为模仿、崇拜、精神空虚、异性好奇、从众心理等。运动员早恋对运动训练,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有负面效应,必须从加强教育,积极引导,采取多种方式丰富运动队的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效地解决运动员早恋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小学生早恋”这几个字,或许有些老师会诧异地问:小学生中有这样的现象吗?我肯定地说有。近几年来,由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日益早熟,社会上不良风气、不良音像制品和影像资料的影响,小学生的早恋行为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让家长们感到无奈,让许多老师感到十分棘手。而法律明确规定:学生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 )少年儿童早恋的现状笔者从许多资料和我市中小学现状中了解到 ,如今的少年儿童早恋 ,已具有如下特点 :1、人数增多 ,范围扩大。据调查 ,70年代末初中生早恋的比例为 2 % ,80年代末便增长为 15% ,如今的比例已是 2 4 %。70年代以前的小学生早恋 ,只是发生在居住点分散、交通不便 ,学生入学年龄较大的山乡小学和有着早婚习俗的民族地区小学 ,80年代后大量的城镇小学便开始出现早恋 ,现在有 6 .9%的小学生有早恋倾向 (城镇与农村的平均比例 )。在比例增高的同时 ,“早恋圈”也在逐步扩大。据某校对初中部的 10 0个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部分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的早恋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早恋”,是中学教师及社会相关人士谈论已久的话题,近几年,更成为中学班主任们深感棘手的问题。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处理得当,“当事人”的身心仍会健康成长,班级的各项工作也可以顺利开展,否则,就会使这些孩子的思想发生剧烈波动,造成观念和行为的偏激,不仅影响心理健康,有的还会导致此后言行的逆反与对抗,而我们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也可能走向对立面。同时,班级受其影响,产生连锁反应,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处理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时,确是慎之又慎,唯恐愧对“教师”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省250名少年运动员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的吸烟率、喝酒率、早恋率均高于一般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年龄普遍趋于提前,性发育成熟也趋于提前,但性知识模糊,应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女少运动员在月经或参赛,成绩保持率及成绩提高率均低于全国女运动员水平,而成绩下降率却较高。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常见的性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性问题 ,对个体乃至社会性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择要分析了青春期的性压抑、自慰行为、早恋、婚前性行为等青春期常见的性问题 ,并就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性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和奠基性工程。针对大多数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任性、早恋、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差"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重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若干"小问题",促进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学校这一方净土不再宁静。诸如中学生早恋、赌博、打架、逃学、出走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而酿出恶果的事件也常见诸报端。究根溯源,上述现象与学生的厌学心理有密切联系。“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常常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前不久,我与一成功人士闲聊,谈起彼此的学生时代。他向我讲述了他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时,放鸭子和上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每天清晨把他的一群鸭子赶到水田,听到上课的铃声,迅速的跑到学校(他家离学校不远,据他“精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并非直截了当地,而是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语言使用的问接现象已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语言学家把此现象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闻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并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章试图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英语教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逐渐受到冷落,参与田径运动的人数逐渐减少,选修田径专业的学生大幅度下降,田径业余训练工作基本停滞等等。由此,提出田径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构建竞技、健身、娱乐和知识等多元性于教学中,促进田径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们所追求和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幸福理念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核心,幸福生活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原动力.幸福理念和幸福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尤其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祖国和人民走向幸福之路,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相背离和不和谐的表象。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中国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的被遗忘,正在不断的流逝。本文试从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问题境域入手,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今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合法性"或"合时性"的内在依据,以挺立中国武术的脊梁。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院校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技能教学等相关门题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在高校学生体育课教学中,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对自我保护技能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增加运动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自我保护训练.运动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健康快乐地享受体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冰雪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冰雪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文献、调查和访问方法,对中国、美国、欧洲部分高校冰雪运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了解中美欧冰雪运动专业课程设置概况和差异,分析中国冰雪运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研究表明中美欧冰雪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依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存在原因主要受历史、体制和文化三方面影响,并借鉴冰雪强国的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冰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的技击理论为依据,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对专家的调查,总结在散手实战中运用“距离差”、“时间差”、“空间差”的打法,分析其特点、规律及产生的效果,研究其有效的训练方法,使现代散手训练更加直观和有针对性,较快地提高散手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48场专题讨论会、265篇论文摘要、50篇发表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大会特刊论文的整理,总结了当前国际体育社会研究的热点、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选题具有时代性强、地域性强、针对性强、跨学科性突出等特点,其中“体育与性别”“体育与政治(策)”“体育与健康”主题备受关注,后结构主义、文化批判主义视角以及质性研究范式应用广泛。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一方面拥有现实机遇和学科机遇,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自然科学、主流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自身的挑战;学术功利化趋势、语言以及地域的差异是阻碍体育社会学国际化合作与发展的原因。要迎接这些挑战,国际体育社会学需要以全面服务人类社会为使命,激励体育社会学内部的创新力,最大发挥体育社会学的人文价值与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8.
:检查评价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练员控制训练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对湖北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训练水平进行了检查评价。在研究过程中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反映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确定了九项检查性测试指标。通过检验 ,这些指标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此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确定各指标权重及标准百分 ,并制定出各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用简便易行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跆拳道的进攻与防守是教练员、运动员常提到的话题之一.然而,在有利状态下如何抓住时机发动进攻以及在不利条件下如何采取合理防守,则是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讨论的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跆拳道进攻与防守的基本要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与特点,为跆拳道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会徽是宣传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奥运会会徽在设计理念、思路和手法上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特征,反映了主办国和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也诠释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理想.奥运会会徽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繁荣,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团结、和平、友谊、公正、坦诚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