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图书馆的版本庋藏与雕版印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版印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浙江图书馆在百年发展史中雕版印刷《浙江通志》、《章氏丛书》、《嘉业堂丛书》等诸多书籍,至今珍藏版片239种,15万块,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1973年上海书画社刻本《共产党宣言》,采用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但它在版式、字体、内容上都和传统雕版印刷书籍有很大不同,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个特例,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在清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书中,有大量描述当时中原地区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内容,较为清晰地展现了河南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工匠构成、生产工艺、藏板与印刷规模等。  相似文献   

4.
蔡李章 《视听纵横》2002,(2):40-42,71
1996年12月25日,浙江电台经济台推出新闻专题节目《浙江第一线》。当时,谁也没去想,这档节目究竟能办多久。5年后,《浙江第一线》已经是一档在听众中享有盛誉的新闻节目。5年来,它受理听众投诉9000多起,近2000起投诉得到解决,以此为基础,共制作推出l000多期节目。《东站小商品市场搜身事件》、《放心肉可以成为便宜肉》、《这家医院得了什么病?》、《拯救华南虎》等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并多次在省内和全国获奖。  相似文献   

5.
费敏 《视听纵横》2002,(5):20-21
浙江卫视每天17点至17点55分的《浙江少儿电视》节目,从1995年8月至今,已历时七年。本着以儿童为本、解放思想、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浙江少儿电视》相继推出了《秀show坊》、《123》、《咕咕呱呱》、《开心幼幼》、《虫虫语录》等一系列极具个性色彩的儿童节目。据2001年7月北京美兰得信息公司的调查显示,《浙江少儿电视》在浙江卫视各主要节目的知名度排名中,名列第五位;在浙江卫视各档栏目满意度排名中,位于《浙江卫视新闻》和电视剧之后名列第三位。收视率亦稳定在省网十家电视台同一时段前茅。《浙江少儿电视》为孩子们创建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放飞自我的愉悦;在这里,我们看到新世纪中国儿童一片灿烂童心。  相似文献   

6.
宋代四川刊刻过一批唐人集,称为《唐六十家集》,在雕版印刷史及唐人诗文集保存流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世不仅对其刊刻情况不明,甚至版式都无定论。实际上,《唐六十家集》的刊刻经历了两宋二百余年时间,是集多家刻书机构之力,逐批逐本刊刻而成。其所指也有变迁,南宋时,是四川地区刊刻唐人集的通称,版式多样;元明两代,则是版式统一的宫廷藏丛书。  相似文献   

7.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2,21(12):72-74,66
《续古逸丛书》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仿黎庶昌《古逸丛书》例,主持影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止,共收我国各个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精品四十六种、写本一种,计四十七种。起自1919年,迄于1957年,历时三十八年。所据底本借自国内外众多公私藏家,其中取于藏书家朱翼庵藏本的有八种,占六分之一,仅次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数。朱翼庵为何许人?他的藏书情况怎样?他与张元济有哪些交往?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再现历史现场——《老照片》创办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冬天,一套32开本、米黄胶版纸印刷、以历史影像为内容的丛书悄然问世,随即便风靡全国。这套丛书创办背后有着怎样的睿智?《老照片》丛书主编冯克力先生将向您娓娓道出丛书成功的秘笈。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1200年前已有雕版印刷王子野在为《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一书撰写的《绪论》中说:从现有的物证来看,我国雕版印刷术是在7世纪唐贞观年间开始出现的。他的这个看法比先前人们认为我国雕版印刷品始于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的看法提前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1.
因写作博士论文《傅维鳞与(明书)研究》,曾翻阅过各个版本的《明书》,其中有三种版本有句读,即《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新编》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据光绪五年畿辅丛书本排印,无序跋,不知为何人所点;《丛书集成新编》本按初编本排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长沙再版。  相似文献   

12.
刘臻 《视听纵横》2007,(1):104-105
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上,由观众投票评选出来的新世纪五年来"观众最喜爱的十大电视剧排行榜"揭晓。这十部电视剧的依次排名为:《京华烟云》、《暗算》、《天下粮仓》、《武林外传》、《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乔家大院》、《长征》、《任长霞》、《汉武大帝》。  相似文献   

13.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4.
烈日 《出版参考》2007,(9S):I0010-I0010
师永刚小档案:著名独立图书策划人,现任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鳊。《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其策划鳊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著有《天苍茫》、《西北望》、《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等数部长篇小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李磊 《中国编辑》2006,(5):61-64
萧也牧(1918~1970),浙江吴兴人。原名吴承淦,后改名吴小武,笔名萧也牧。1937年春中学毕业后,到上海一家机电制造厂当工人。1938年1月,赴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斗争,先在晋察冀边区行署办的救国报社工作,后在五台地委编辑《前卫报》,并担任“铁血剧社”演员、宣传队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张家口编《工人报》。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编青年教材。1953年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从事编辑工作,并担任文艺编辑室副主任,分管传记文学组。1954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宣传党的优秀传统、教育青年一代的指示精神,萧也牧同张羽、黄伊同志一起创办了《红旗飘飘》丛刊,并为创刊号写了《编者的话》。《红旗飘飘》出版十多集,发表了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写的革命回忆录,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萧也牧从事编辑工作约三十年,参与编辑了“伟大的祖国”小丛书、“时事丛书”、《红旗谱》、《太阳从东方升起》、《白洋淀纪事》等著名作品,为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浙江档案》2004,(8):1-1
8月3日,《浙江档案》杂志社在杭州中北大酒店召开2004年度《浙江档案》杂志工作会议。部分市、县(市、区)档案局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负责同志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学会理事长关继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8.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康乐 《新闻传播》2006,(11):46-47
王作龙,哈尔滨日报农村部主任,高级记者,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用热血亲吻祖国的土地》1985年7月5日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后,获全省优秀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 作品《榜样的力量》1989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全国高中二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酒神曲》获1991年“龙江跃马报告文学一等奖”。 《90亿公斤,检验了什么?》获2004年度黑龙江好新闻一等奖。 《农民的好医生战胜军》获中宣部2005年先进性教育优秀新闻作品奖。 出版双城籍作者丛书散文集《悠悠故乡情》、北方记者丛书通讯集《青山遮不住》、散文集《感谢痛苦》、长篇纪实文学《血战双城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江曦 《图书馆杂志》2006,25(9):77-78
《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丛综》)为治传统学问所必需之工具书,以其实用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为学界所重。然因种种原因,仍有一些纰漏,故后来有阳海清《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对《丛综》作了不少补正。近来笔者亦发现舛误若干,为《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所未及,因考校于下,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