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消费社会"是波德里亚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非一个事实描述提出来的,其特点是以"物符"为标志,这与他后来提出的"拟像"和"超现实"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指出消费社会是自然的丧失和个人性的磨灭.而后又超越波德里亚,引入马尔库塞的"生产"维度,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波德里亚所控诉的广告拟像,不过是生产、技术和商品这些真正凶手的替罪羊.马尔库塞对生产和技术所发起的意识形态批判或可能较波德里亚的符号论批判更加透入资本主义反人性、反自然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个围绕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而组织起来的消费社会之中.法兰克福学派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率先把消费社会描述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一种新型结构,大众文化是它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于消费社会晚近阶段的描述.则出自波德里亚.他的早期作品聚焦于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研究商品、消费和消费社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然而,波德里亚的理论缺乏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基础,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符号学和社会学补充,这是使用波德里亚分析成果的最具生产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消费社会理论是波德里亚大众文化观的思想背景。波德里亚认为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本性。但波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却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社会批判精神已成为现时代的一种清醒之音.本文从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入手,以其独到的社会批判理论为评析内容,从后现代张力下的现代性忧虑角度重新诠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含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波德里亚,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大祭司”,是和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学者齐名的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波德里亚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尤为著名。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消费社会的前提是物的丰盛,人们不再消费物本身,而更多地对隐藏在物后面的意义或者意义的差异进行消费。本文试图揭示其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即符号消费的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微醺彩妆》承续了施叔青香港时期关怀社会人生的使命感和社会维度的建构,以批判的角度凸显了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失落与认同危机。结合文本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力图多维度地探究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  相似文献   

8.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美丽、色情从消费、符号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分析切中当下社会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从身体与消费、身体与媒介、身体与女性解放三个层面对他的身体消费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的人为切入点把矛头直指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而消费异化批判是他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已成为一个消费社会,消费异化导致人丧失否定性而成为单向度的人,通过新的控制形式使社会趋向统一。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沉痼,马尔库塞另辟蹊径从艺术和审美入手试图寻找一条克服异化的途径。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时刻处于消费中的人们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几近寥寥。杨晦以"文艺—社会"的辩证关系作为批评的理论地基,对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展开了深入精辟的读解评骘。他的批评时常逸出文本对象之外,表现为批评的"延宕"。事实上,他是通过批评别人来鞭策自己,充分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批评家执著的理性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鲍德里亚那里,符号构成了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这体现在他的《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存在的两方面严重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没有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效果,相反是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二是认为只有以符号作为批判的基础才能达到批判的效果。但他的符号批判理论正由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误读而与资本主义达成了共谋。  相似文献   

14.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区分了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差异,对拜物教做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从消费社会理论出发,建立了“一般政治经济学”,然后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通过类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断地进行逻辑转换,最终把能指拜物教确立为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他在自己的逻辑基础上对马克思作了种种误读。他的能指拜物教批判是将德渡景观拜物教批判的彻底化,其解放道路是一种草根浪漫主义的空想。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被评论界批判为导致盖茨比失败的罪魁祸首。本文将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理论对黛西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挖掘她被男性视角所忽视的痛苦经历,指出黛西是消费社会被“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悲剧式人物。黛西更大程度上是一位受害者,是男性失望根源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6.
王弼以哲学家的致思在经书注解中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这种隐匿在哲学玄学本体论下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思维指向的功效。然而,王弼的文论史地位几乎是缺失的,其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于被遗忘。因此,对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当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综观鲍德里亚一生,现代技术及其社会效应始终是其思考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现代技术,尤其是大众媒介与最先进的数字和克隆等技术的仿真和仿像为核心的技术批判理论.它既是一种悲观的技术决定论,也是一种现代责任伦理观.在当今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必须直面现代技术的挑战.我们既不能像鲍德里亚那样,用技术虚无主义和技术悲观论来反对或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但也不能故步自封,仅仅抱着生产和劳动的范畴不放,无视现代技术所引发的新问题,而是必须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技术哲学思想,加深对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20.
鲍德里亚的力作——《消费社会》为后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并提出了“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笔者试从其消费社会观来分析当代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所隐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