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区为依托,建构家、园、社区共育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社区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也是幼儿的学习环境。本文阐述了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优势,构建家园与社区共育平台,促进家、园、社区幼儿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几次重大国际性会议上一再强调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毋庸置疑,一个社区内的人文气氛、环境布置、设施配备等因素,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肯定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巨大而长远的。近几年,在我们国家,社区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幼儿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环境),以从多方位、多通道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福建省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幼儿园等一些幼儿园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相应成效。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在每个人成长的一生起到关键作用,因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就要培养的。对幼儿来说,他们能接触到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他们生活环境,这三者需要有机结合才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三者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幼儿园、社区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教育资源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新课程观影响下,我们认为:主题探究活动中,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讨主题探究活动中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即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我们发现,当前的家、园、社区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少;家、园合作多以幼儿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配合,在创建幼儿园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保育、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密切和社区联系与合作、支持社区开展有益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如何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布置班级环境,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海珠区晓港中马路幼儿园坚持“互动求发展,快乐见成长”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幼儿和同伴、家长、社区、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多方位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自信、活泼的性格。同时,该园积极取得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与家庭以及社区应通力合作,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以"三结合"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三结合"德育,有哪些切实有效的途径、策略、方法是值得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有幼儿园、家庭和居住区,各个环境都或多或少的担负着幼儿教育的责任。当前幼儿的教育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每种教育环境自身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发展濒临瓶颈,家庭教育缺少科学正确的指导,幼儿在居住区和同伴的游戏缺乏组织引导;另一方面,各教育环境之间缺少衔接,没有合理的协调教育资源,没能很好的为幼儿健康发展服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是社区的责任。社区能够合理的协调幼儿园、家庭和居住区之间的关系,帮助各教育环境解决问题、共享资源,可以促使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构成了幼儿学习和活动的主要环境,它们对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那么如何在这个多元环境中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那么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统整合力来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项旨在最终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并从幼儿抓起的极具发展价值的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幼儿园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将科技活动以幼儿园为中心源头辐射到周边教育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品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家园社区步调一致,将会使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家园、社区教育资源的途径,细致考虑贴近幼儿实际、贴近幼儿生活的德育内容,将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家园携手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促进知行合一,以多种途径提高幼儿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日趋追求生态化的今天,学前教育越来越强调社区、家庭与教育机构形成合力。走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之路,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幼儿园自身健康发展的趋向。《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规程》指引下,我园积极创造了一个开放、平等、相互信任、共同分享的教育大环境,有效的实现了家园互动,达成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园在组织完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的互动模式”的研究上。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的互动应该包括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和社区与家庭的互动。其中,幼儿同与家庭的互动又应该包括幼儿园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家长介入幼儿冈教育两个方面。本重点介绍我园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过程中如何落实“家长本位”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成长依托于所处的环境,可以将其所处的主要环境划分为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在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事实上,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实现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世界儿童教育协会(ACEI)认为:"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留下我的爱     
彭俊红 《学前教育》2007,(11):54-55
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教育格局。而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应成为没有围墙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吴燕萍 《新课程研究》2012,(12):156-158
近年来,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逐步建立社区、家教资源和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幼教界共识。我园积极探索社区和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幼儿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孩子能够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注重多元化、开放式、多渠道的活动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拓展和合理运用社区资源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是不可或缺的幼教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把  相似文献   

20.
幼儿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针对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个劳动教育主体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状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三者所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以及在促进幼儿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作用。同时,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转变幼儿劳动教育理念,探索更为有效的劳动教育路径,使幼儿劳动教育由说教式、单一化转向体验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