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摩卡:面孔     
摩卡 《网球》2011,(10):64-64
《网球》杂志于我而言,是一张张不断变换的面孔。2003年初夏的首次邂逅,它是滚滚红尘里费雷罗那张年轻而英俊的脸。其实,我很少买杂志的创刊号,一是缺少那种缘分,二是鲜有能够吸引我的。只有网球才是唯一紧紧揪住我目光的关键字。  相似文献   

2.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3.
于湃 《网球》2013,(7):75-75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网球》杂志特别策划了启蒙专题,其中就有女儿的启蒙案例。四岁上专业杂志对于女儿来说真的是人生头一次,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也非常值得纪念,毕竟妈妈抢上了个镜头,而我则成了署名作者。女儿当时不识字,她只知道《网球》杂志上有她三张大照片,同一期其他页面上有别人的照片,后来女儿逐渐知道,这些人是李娜、费德勒、小威、海宁、德约科维奇、郑洁、阿加西、纳达尔。从此,"我上过《网球》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女儿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使用频率超过了我姓啥叫啥和我会打网球。这样的"传奇"经历在女儿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我个人觉得《网球天地》的国内版应该压缩一下,转向加大对国际网坛的报道,毕竟在那里要星光灿烂得多。至于国内赛事,点到即可,用不着那么多版面。而且我觉得《网球天地》杂志的定位应该以传播网球新闻、趣事为手段,以有国际性的球员或赛事,吸引国人对网球的关注,积极推广全民网球事业。最后祝《网球天地》在新的一年中迈向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网球天地》编辑部:你们好!作为一名网球爱好者,除了忙里偷闲与好友挥拍,看《网球天地》也成了一种享受。每次拿到新杂志都爱不释手,巨幅球星照片更使我的房间增添了几分网球气息。喜欢网球应该是不分工作的,我虽然从大学走出来,分到边防部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团里居然有  相似文献   

6.
肯尼士球迷论坛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认为《网球天地》是一本办得很出色的刊物。主要体现在专业与业余的“度”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专业球员或业余爱好者都能在《网球天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我希望贵刊实现月刊出版,以弥补时效性之不足。衷心希望《网球...  相似文献   

7.
来信选登     
《网球天地》2008,(4):12-12
编辑同志、张大陆教练:您好。我从47岁起开始定期买《网球天地》杂志,连续6年每期不落。虽然不能肯定我的问题能在这一期得到解答,但我确实比以往更迫切地想看到杂志。事实是,我的问题得到了张大陆教练的答复和指点。很  相似文献   

8.
翻开1995—1996年的《网球天地》,看看“沙龙全国网球龙虎榜”,男子单打排名第一的位置上常常赫然写着同一个名字:张九华。 张九华,197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其父张永明曾是湖北的著名网球教练。在父亲的指导下,张九华6岁就握起了球拍,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网球生涯。 1984年,14岁的张九华就取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  相似文献   

9.
读来编往     
《网球天地》编辑同志们好: 两年前,我认识了《网球天地》。当时以休伊特美网夺冠为封面的《网球天地》在杂志堆里分外抢眼,我当即掏出不多的生活费占有了这本杂志。虽然接下来几天我的晚饭“惨不忍睹”,但我找到了精  相似文献   

10.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11.
汪涛 《网球》2013,(8):114-115
两年前,拿到《网球》100期的时候,还是学生的我特别羡慕编辑们能在杂志上讲述自己与《网球》的点滴往事,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上面占据那么一页纸,说说曾经的那些故事。两年后,《网球》十周年,刚刚入职两个月的我,真的获得在键盘前敲下这篇纪念文章的机会。梳理往事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因为所有的记忆都异常明晰,仿佛如昨。迄今为止的网球生涯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网球》相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从2003年开始接  相似文献   

12.
从网球出发     
廖望 《网球》2013,(8):99-99
当2003年《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我位于深圳市体育馆底商的店里时,我的大生体育店的生意正逐步摆脱初创时的青黄不接,开始变得红火。我打了多年的网球,对网球的方方面面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当我看到《网球》杂志时,就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无论文字、图片还是编排,都是花了心思的。此前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大生体育的销量和美誉度更快的打出去,正好这时《网球》杂志的工作人员跟我介绍说推出了杂志的包销业务,也就是说每月包销一定数量的杂志,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广告,我  相似文献   

13.
汪涛 《网球》2013,(7):86-87
1在上海业余网球界提到李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上海网球123推广管理公司总经理,他10年前就介入网球行业,而与《网球》杂志的缘分同样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我跟欧阳旭《网球》杂志投资人之一)和吴昊是在2002年认识的,头一次见面我们就在张江打了一场网球,当时王越  相似文献   

14.
《网球天地》是我闲暇时常翻阅的杂志,网站也办得不错。很多打网球的朋友都喜欢经常翻一翻它,从中得到一些享受、快乐和提高。对我来说,《网球天地》经常还能给我带来一些调剂和轻松。常有一种时候,工作时间过长,或是磋商谈判很累之后,其他什么也不想看,翻~翻《网球天地》,回味球星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以前的《网球天地》中看到有关发球时如何旋内的几篇文章,不是文章的描述太专业性,就是过于简单,以至于我这个网球爱好者很难想象出“发球旋内”整体运动过程和技术要领。直到我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美国著名网球杂志《TennisMagazine》上的一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来信选登     
《网球》2007,(9)
《一支引领时代的正手》好是好,那8张连贯照片很紧凑,微微俯视的角度看起来更全面清晰,文字解析也很到位,但是我感觉有一点瑕疵,就是——包括《网球》杂志之前的某些连贯动作解读,都应该注明是针对哪种来球(发球除外)。比如这组费德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问答内蒙赤峰读者尉迟新我是一名高中生,非常喜欢网球,《网球天地》这本杂志很好,所以,我有些关于中国网球的问题想请教。中国网球协会具体在哪?中国有多少人在打职业网球?现在中国男单谁最厉害?还有,2006年世界网坛都有哪些赛事? 首先感谢你对《网球天地》的支持,也感谢你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关爱。中国网球协会在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其常设办事机构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协  相似文献   

18.
陈洪搏 《网球》2013,(7):87-87
对于我来说,《网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也是一把通往网球世界的钥匙,更是一块敲开我半职业体育记者生涯的敲门砖。说起我与《网球》的结缘,还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经历。2005年温网比赛期间,我有机会临时成为赛事大会的安检工作人员。我们小组主要负责全英俱乐部13号大门(工作人员与球员名人专用通道)的安全监察。接待工作非常忙碌,但也让我无  相似文献   

19.
谭云东 《网球》2013,(7):88-88
谢逢森回身去屋里拿杂志,拿出来的却是两张复印件,2009年9月《网球》杂志那篇感人至深的《爱如光明》刊出以后,杂志社给谢老师快递了一批杂志,但很快就被她的朋友拿光了。作为一位75岁高龄的老者,早应该安享晚年,但过去4年,将网球作为终生事业  相似文献   

20.
文俪原 《网球》2013,(7):79-79
《网球》杂志十年了,编辑们的约稿让我开始回忆,许多相关的片段从脑海的一角源源不断地在我眼前展现。2000年,央视体育频道组织拍摄30集网球教学片,我在其中做动作示范。随着光盘和视频的流传,全国各地有不少网球爱好者慢慢熟悉我的打球动作。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初期,我经常为杂志网球教学文章所需的配图做示范。再到后来,偶尔也会连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