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研究区内构造演化和断层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即发育顺向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以及构造-岩性油藏,又发育反向屋脊构造油藏,是多种油藏类型的聚集区,是下步勘探开发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少军 《内江科技》2009,30(3):88-89
利津油田南区位于滨南-利津断裂带的东部,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层状断块油藏。该区被断层分割成七个断块。断裂系统异常复杂: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工区内141口井的地层对比成果,在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中结合地层对比的断点情况,对整个断裂系统和目的层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应用相干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开发地震新技术发现并落实了12务低级序断层,在挖潜断层控制剩余油的矿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耀忠 《科技通报》2003,19(3):196-200
以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油藏的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地质小层对比结果的井点数据,应用先地层格架再断层模型的地层学建模方法开展地质建模研究.应用油藏顶底层面断层线的精确编辑实现油藏内部断层之间复杂的切割关系,形成油藏储层参数赖以分布的精确构造模型,解决了油藏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油藏构造建模研究过程中回避内部断层的缺陷;并且在模型建立后,为给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的数据场,实现了多条断层准确断开的网格模型.应用与该思路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营13馆陶组油藏精确构造模型的建立,成果在油藏模拟及开发方案的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友强 《内江科技》2013,34(3):137-138
本文从成藏条件、典型井解剖等多方面对宗巴音凹陷查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查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同时也发育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启蕾  邵玉清  张川 《内江科技》2010,30(1):104-104
坨三十断块是一个断层密集发育、构造高差大的复杂断块,其沙二1—7砂层组砂体零散分布使油藏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油藏断层及砂体的进一步研究,对剩余油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实际挖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突尼斯Z油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发育多期断层,互相切割形成大量断块油藏。由于断层切割关系复杂,构造解释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相干体可以有效突出断层或其他地质异常体,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相干算法。本位针对常规相干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相干体实现算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适应实际地质情况的变化,并将这种算法应用于实际资料中对研究区的断裂系统进行组合与解释。  相似文献   

7.
奚玉川 《内江科技》2010,30(1):99-99,203
本文通过对新滩西部主体带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及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其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本区受垦东断层和垦东南断层控制而形成的大型潜山披复构造,纵向上不同的地层层系发育不同的油藏类型,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富112块低序级断层发育,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定向斜井多,区域构造认识、地层认识存在较大难度。通过使用Geoframe软件对每口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利用相干分析、断层平面组合等技术对富112块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储层、成藏规律以及周围生产井认识,在构造平面图上预测6个潜力区块,归结为4类有利圈闭,分别是微背斜构造圈闭、扇形开启型断块圈闭、断鼻构造岩性圈闭和不整合构造岩性圈闭。有利圈闭预测为高效开发复杂断块明确研究方向,是滚动开发的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车镇凹陷车西地区古生界潜山构造特征、地层结构、有效圈闭类型、油气运聚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车西潜山呈纵向成排,横向分块的构造格局,平面上呈棋盘状的断块山。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运移至各残丘高部位形成风化壳油藏,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有利指向,下古生界断层分割油藏。区内主要发育来自沙三段油源的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和来自C-P气源的古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两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H11油田低序级断层发育,从最初油田发现时的3条断层,经过50年开发地质研究区,最新解释断层达到45条,同时该区砂体发育数量多,达到145个、规模小,储量5万吨的含油砂体有135个,是一个构造与沉积储层发育均十分复杂的油田。本次研究从低序级地震解释的难点入手,通过分析蚂蚁追踪及多属性组合与开发地质在识别、描述、检验及预测低序级断层中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二者结合使用,提高低序级断层描述合理性与准确性。在复杂断块油田H11油田的应用中取得新认识与发现,为此类断块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油藏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11.
宗丽  赵宏伟  江海 《内江科技》2009,30(9):91-91,97
渤深6块位于渤南油田北部,渤深6井下古生界潜山获得高产,潜山构造发育复杂,给地质工作者的构造解释造成很大困难,潜山构造地震解释的准确性提高勘探成功率,增加开发潜山油藏程度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潜山构造解释的精度成为潜山研究最首要、直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潜山地震特点,并结合多方法综合解释技术,结合自己几年来对渤深6潜山构造解释方面取得的一点经验,阐述了综合解释技术在渤深6潜山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狮子构造中深层油藏主要油气储层为裂缝型泥灰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质泥岩和云质泥岩,裂缝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的特征分析,明确了该区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两种类型,储层的发育受岩性、层厚、构造三种因素控制。1储层发育背景狮子沟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毗邻阿尔金斜坡,属于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走向北北西—北西西。该区主要发育第三系地层,沉积格局受古凸  相似文献   

13.
杨淑霞 《内江科技》2014,(1):120-121
<正>本文在明确了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东营南坡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精细解释了研究区沙三下、沙四上构造,利用相干处理和原始地震剖面相结合来验证断层组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10):66-67
文405断块区属于复杂断块气藏,该类气藏主要特点是构造复杂,断块多而小,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断裂发育,构造认识程度较低;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平面变化快,对天然气分布影响大;气井井况复杂,气藏采出程度低,严重制约了该区的进一步评价。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构造解释、沉积相研究和含气性检测,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明确下步有利开发目标区,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开平 《内江科技》2011,32(4):141+189-141,189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基底断裂十分复杂,本文从断层的走向、产状方面重点分析了区内的埕北断层、CB30断层、长堤断层和桩西北断层等四条主要断层。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在基底断裂控制的中、古生界半地堑的基础上发育了埕北、桩东等第三系的断陷,在下第三系披覆构造的背景上,上第三系继承性发育披覆构造。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控制,加上次级断层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断鼻、断块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宁海地区沙二段的构造油藏是该区的主要油藏类型,20世纪60年代初在该区发现了断块构造-宁海构造,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该区具有较大幅度的整装构造油藏已开发殆尽.近年来,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和相干技术应用,在该区储量边界之外发现多个有利的微幅构造,经综合评价分析,优选其中有利的圈闭进行钻探.  相似文献   

18.
刘乐 《科技通报》2021,37(3):16-21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东湾背斜区域的构造解释工作,通过生长地层分析得到其发育时间为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时期,形成机制为翼部旋转机制滑脱褶皱.面积-深度-应变法分析结果显示滑脱层位于深度为~9 km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褶皱主要受平行层纯剪切控制以及部分地层弯曲调节变形.背斜带核部位移量可达1239 m,且构造带位移量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为滑脱褶皱的生长以及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东湾背斜两翼发育有丰富的褶皱调节断层,构造带不同位置处为褶皱调节断层发育的不同阶段,且调节断层随褶皱生长会向上及向下传播,传播方向取决于软弱层的发育和其厚度.此外,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可能为东湾1井没有钻获到油气资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的深入,简单、直观的断层解释技术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复杂断块区地震剖面断点不干脆、低序级断层难解释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两个系列的技术:地震剖面断点解释处理技术、平面断层精细刻画技术。在常规地震资料基础下,相位转换体、带宽截频体、地震瞬时相位体等地震解释处理技术能够改善复杂断块的断点显示,沿层倾角和方位角扫描技术能够辅助解释低序级小断层和理清复杂断层间的组合特征。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综合应用两套技术系列解决了复杂断块构造解释的难题,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宝北区块,次级断层十分发育。次级断裂具有规模小、断距小、延伸距离短,以及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剖面不易识别的特点。本文基于区域构造背景,采用三维地震、测井资料解释及钻井岩芯精细观测等多种方法对该区块三级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三级断层的展布规律、组合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块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受到不均匀挤压作用,而具有独特哑铃状形态的背斜构造。继而发育的次级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和性质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NW段为左行走滑剪切模式,SE段为右行走滑剪切模式。其动力学机制为不均匀推挤作用下的横弯双向剪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