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在敦煌遗书卷子中,有不少是当时官府之间往来的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不仅反映了唐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而且记载了唐代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为我们研究唐代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唐代各级官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和考证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健步、急脚与夜不收的性质进行分析.健步最早本指快速传递信件的人,唐宋以后则成为官府中的胥吏名称,主要职责是执行紧急公务.急脚原为唐代急递公文俗称,宋代亦用来称快速传递书信者,但不局限于驿传,官府中的健步及地方上从事军事侦察活动的人员也称做急脚.夜不收是明代的一种侦察部队(皇帝的夜不收除外),性质与宋代探听军事情报的急脚子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朝历代,公务接待都是地方官们心中永远的痛。地方官们不办企业不炒股票,衙门公账上也没有公务接待的预算,哪来这么多钱开销分摊呢?讲实了,不外乎是向民众加征加税、争取"自筹经费"或说预算外资金。说白了,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刚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作吏甚苦,作县令尤  相似文献   

4.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5.
沈德符《野获编》“四六”条叙述了明嘉靖至万历这一历史时期骈文创作的流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明代骈文创作内容.本文对这条资料进行笺证,再现了明嘉靖至万历这一历史时期骈文创作的大致情形,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自清代以来人们对明代骈文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沈德符《野获编》“四六”条这条资料对研究明代骈文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清初,每遇重要、难办的公务时,下级官员往往会向上司致信联络疏通,洞悉上司态度或得到具体指示后,再行文处理公务。官员之间这类商洽、联系公务的书信,沿用了书信私密、结构灵活、言辞随意亲切的特点,虽为商讨公务却可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简约方便,又不受公文运转程序限制可越级致信。因此公务书信深得官员的喜爱并普遍应用,到乾隆朝时,这种具有公务性质的信函最终由书信转化而成公开的正式的官府文书。  相似文献   

7.
万历《开封府志》是现存明代开封府最全的一部府志,其编纂是在明代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其凡例十三则和序跋,有益于了解明代志书的修纂原则及意旨,为方志学本身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此府志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名士和儒学生共同参与编纂的。在坚持“鉴古知今,存史教化”的思想指导下,体例上遵循永乐凡例,亦有一地之特色。作为稀见明代府志,万历《开封府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开封府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料。充分发掘万历《开封府志》的价值,有利于开展开封府地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代贴黄制度是一种文书摘要制度,源起于唐朝的事由,经宋代引黄制度得以发展.而作为明代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贴黄制度的实行与明代公文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了其发展趋势,还反映出公文发展的规律性,为研究明代公文概况提供了全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本文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公文,即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  相似文献   

10.
"军图"是明代中叶开始州县对军户管理的新措施。就浙江而言,"军图"设置主要集中在嘉靖、万历时期,分布于温州府沿海各县。"军图"的设置,是军管区与民政区冲突与协调在基层组织上的表现,体现了不同户籍人群参与浙江沿海开发的过程,也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图甲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1.
明朝是个封建政治和文官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服务于政治的公文既继承了前代文体的宝贵财富,又根据实际政务的需要,改造或创制了一些新的公文文体.明代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公文文体,而且大大提高了公文办理效率.因此,对明代公文文体进行全面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对明代公文文体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刘长伟 《档案管理》2021,(4):103-104
会计档案中记录着高职院校公务接待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在高职院校初创时期,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公务接待往往采用一支笔审批制.在扩张时期,公务活动内容增多,公务接待频繁,公务接待经费采取关口前移、层级审批发票管理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以及其他一些规范公务接待活动的文件和制度,公务接待实行"三单三定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监督公务接待活动,公务接待厉行节约、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13.
公文是用于公务活动的一种应用文书.公文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用以记载和传递、保存公务信息的重要工具.公文的产生,是伴随社会生产的发展,在文字与国家出现的基础上而逐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元1405年,明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由200余艘船舶、2万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可惜的是,关于郑和的公务档案已在明朝万历年间毁于兵部尚书刘大夏之手,郑和所乘“宝船”的真实面目后来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5.
詹燕 《新闻与写作》2001,(12):34-34,35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公文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但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办文人员由于不通晓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等规定,撰写公文时或多或少存在着行文不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下面将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作些浅析以引起注意。 1、上行文没有签发人。新《办法》规定,“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姓名。”这样,一来主要领导可以对文稿进行最后的校准把关;二来…  相似文献   

16.
赵惠琴 《档案》2011,(3):59-60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管理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公文就是明天的档案。  相似文献   

17.
急选报:明代雕版印刷报纸尹韵公在翻阅已故著名明史专家谢国桢先生编著的《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时,我惊喜地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现全部抄录如下:万历八年四月一十一日急选报一册北京图书馆藏万历刻本不著编者名氏按:是编载有“吏部一本,急选官员事。奉圣旨开:张拱...  相似文献   

18.
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对于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公文行文方向的划分应摒弃对于行政级别、权力关系静态认识上的误区。公文文种行文方向多向性,是公务处理活动复杂性的特点决定的。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应依据公务处理活动的具体时空语境,结合行文隶属关系、职权范围,采用综合的、动态的灵活的方法。文章对现行法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逐一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19.
李珂 《历史档案》2005,(3):42-50
明代盐政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洪武初年盐业产销体系的建立到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的盐法变制为前期;从弘治五年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纲运法的产生为中期;万历四十五年以后至明亡为晚期。本文着力探讨前中期开中盐法的剥削机制和表现形式的运作与变化,而晚期的纲运法下启清代盐政之先,另成体系,不在此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明至清代木活字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广泛使用,就在于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康、雍、乾至清末,官府与私坊印书普遍采用大刻活字,木活字印本从数量、种类、以及质量上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它反映出木活字版本古籍于明中叶至清末四百年间的重要发展,以及对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