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反应进行快慢的一个量,其所指的反应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因此,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为:v-(A)=Δc(A)Δt.要正确理解这一表达式的涵义,以下几点应予以注意:1.利用该表  相似文献   

2.
我们先约定:用a、b、c、p分别表示△ABC的边长和半周长;F、K、E、G、O、I、H、I1、I2、I3分别表示ΔABC的费马点、界心、九点圆的圆心、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及∠A、∠B、∠C内的旁心;m、n、r分别表示KA、KB、KC的长度.于是,我们有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导法测定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溶剂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测定不同温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σ值,由σ-c作图的转折点求得cCMC;根据cCMC及热力学原理求得ΔGθm,ΔHθm及ΔSθm。结果表明:二者的cCMC值均大于水为溶剂时的cCMC值;随着温度的增加,cCMC增加,ΔGθm减小,ΔSθm基本保持不变,胶束过程伴随吸热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1、理想气体标准态浓度不应选应当选择C~θ=P/(RT),T一定该值仍为定值。2、在过渡态理论研究中是在T、V一定时进行处理,需用Δ_r~≠F_m~θ,不能用Δ_r~≠G_m~θ,在上述两点修正的基础上,推导理想气体速率常数热力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设n是奇完全数,p是r的Euler因子.此时n=P4r+1m2,其中m,r是适合m≠0 (mod p)的正整数.本文证明了:τ(m2)≥15p4r+1,其中σ(m2)是m2的不同约数之和.  相似文献   

6.
初中《几何》第二册106页第3题,要求用两直角边a、b的代数式表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结果为r=(a+b-(a~2+b~2)~(1/2))/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c=(a~2+b~2)~(1/2),那么上式可以用a、b、c的代数式表示为r=(a+b-c)/2。不过这样一来,r的表达式就不止一种了。  相似文献   

7.
题目1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第p、q、r项分别为a、b、c,证明: (q-r)a+(r-p)b+(p-q)c=0. (引自[英]H.S.霍尔与S.R.奈特著《大代数》上册第四章等差数列练习四b). 题目2 在等差数列中,a_p=a,a_q=b,a_r=c.求证: (q-r)a+(r-p)b+(p-q)c=0. 题目3 设正数a、b、c为等比数列的第p、q、r项,试证:(q-r)lga+(r-p)lgb+(p-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1,在Rt△ACB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若AD=8,BD=4,则tanA=().(A)22(B)23(C)24(D)282.如果px+qy+r=0的图像是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A)p=q,r=1(B)p=-q,r=1(C)p=q,r=0(D)p=-q,r=0图23.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2所示,P为该图像上任意一点,PQ⊥x轴于Q.设△PQO的面积为S,则S的值与k之间的关系是().(A)S=k4(B)S=k2(C)S=k(D)S>k4.如图3,函数y1=x-m与y2=mx(m≠0)的图像在同一坐标系内,其中正确的是().图35.已知抛物线y=ax2+bx+c上的两点(2,5)…  相似文献   

9.
Goldner不等式是指:∑a4≥16S2.经过探讨,笔者现给出它的加强式:定理224216(Rr?1)S≤∑a≤16(2Rr2?1)S,其中a,b,c表示△ABC的三边长,P为半周长,S为面积,R为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表示循环和.为证明此不等式,先看下面的两个引理:引理1∑a4=2(a2b2+b2c2+c2a2)?16S2.证明由海伦公式得S=p(p?a)(p?b)(p?c)得p(p?a)(p?b)(p?c)=S2.∵p(p?a)(p?b)(p?c)=(a+b+c)(b+c?a)(c+a?b)(a+b?c)/16=[(b+c)+a]?[(b+c)?a]?[a?(b?c)]?[a+(b?c)]/16=[(b+c)2?a2]?[a2?(b?c)2]/16=[2b c+(b2+c2?a2)]?[2bc?(b2+c2?a2)]/16=[4b2c2?(b2+c2?a2)2]/16=(2a2b2+2…  相似文献   

10.
定理 设ABCD为双圆四边形 ,R、r分别为外接、内切圆半径 ,r1、r2 分别为△ABC、△ADC的内切圆半径 ,则有R≥4r (r -r1) (r-r2 )r1 r2.①证明 :记AB =a ,BC =b ,CD =c,DA =d ,△ABC、△ADC的面积分别为Δ1、Δ2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Δ ,半周长为 p ,则Δ1=12 r1(a b AC) ,Δ2 =12 r2 (c d AC) .由Δ =Δ1 Δ2 ,得2Δ =r1(a b) r2 (c d) AC(r1 r2 ) .由文 [1 ]知Δ =abcd ,R =14(ab cd) (ac bd) (ad bc)abcd12 ,∴AC =(ac bd) (ad bc)ab cd12 =4RΔab cd≤4RΔ2Δ =2R ,∴ 2Δ≤r1(a b) r2 (c d) 2R(r1 r2 )…  相似文献   

11.
设G是一个图,用P(G,λ)表示图G的色多项式,称图G与H是色等价的,如果P(G,λ)=P(H,λ),记为H~G.本文证明了m≥s+2且s≥1,S是Kms+1的某s条边组成的集合且S在Km+1中的导出子图〈S)是二部图,则[K+sm+1(m,m+1)]={N=V G| G∈[--Km+1-s]}色唯一当且仅当〈S〉是2-连通且是色唯一的  相似文献   

12.
<正>直线斜率是表示直线特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表示直线位置与倾斜的情况,而且利用平面上两点的斜率公式k=Δy/Δx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探索斜率可以应用的范围。一、斜率与不等式例1已知函数f(x)=log2(x+1),若-1相似文献   

13.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Δ=b2-4ac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结合例题,说说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下简称判别式)解题时需注意的几点.一、使用判别式的条件方程ax2+bx+c=0(a≠0)的a≠0是使用判别式的前提条件.例1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可知Δ=[-(2k+1)]2-4k2≥0且k2≠0,解得k≥-14且k≠0. 二、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与方程有实数根区别方程ax2+bx+c=0有两个实数根,则必有≠0;但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则它可有两个实数根,也可能有一个实数根,…  相似文献   

14.
问题选解     
1.证明:数3~(105)+4~(105)能被13、49、181和379除尽.2.己知数A、B、C、P、q、r之间的关系式为:A:B=p,B:C=q,C:A=r,试写出比例式,A:B:C=□:□:□,空白处的表达式由p,q,r组成,而且必须是字母p,q,r的循环排列之一(即:如果p的地方写成q,q的地方写成r,而r的地方写成p,那么第一个表达式就变为第二个表达式,第二个表达式就变为第三个表达式,第三个表达式就变为第一个表达式).3.证明不等式:  相似文献   

15.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中有一道题为:如图,△ABC中,∠C=90.,AB=c,A C=b,BC=a,求其内切圆⊙O的半径r. 解法一:根据三角形面积求连结AO、BO、CO. ∵SΔAOC=1/2AC·r SΔBOC=1/2 BC·r S△AOB=1/2AB·r ∴SΔABC=1/2AC·r+1/2BC·r+1/2AB·r=1/2r(a+b+c) 又S△ABC=1/2BC·AC=1/2ab ∴1/2r( a+b+c)=1/2ab ∴r=ab/a+b+c 解法二:利用切线长性质求 作OD⊥AC,OE⊥BC,OF⊥AB,则四边形DCEO为正方形.  相似文献   

16.
第 6届 IMO第 2题是设 a,b,c是△ ABC的三边长 ,求证a2 (b + c -a) + b2 (c + a -b) + c2 (a +b -c)≤ 3 abc (1)受启发 ,本文得到 (2 )式的如下对偶形式定理 1 设 a,b,c,r是△ ABC的三边长及内切圆半径 ,则有a2 (b + c -a) + b2 (c + a -b) + c2 (a +b -c)≥ 12 r(a + b + c) (2 )证明 :记 p =12 (a + b + c) ,R为△ ABC的外接圆半径 ,S为△ ABC的面积 ,由海伦公式 S = p (p -a) (p -b) (p -c) =rpabc =4RS =4Rrp得左边 =2 a2 (p -a) + 2 b2 (p -b) +2 c2 (p -c)≥2× 3 3 a2 b2 c2 (p -a) (p -b) (p -c) =63 16R2 r2 p2 .r2 p =…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87年6期有如下猜想:艺jkc孟的表达式是一个关于:的k次多项式与2“一“的积. 本文证明这一猜想。引理1设s(:,t)表示:元集合分成t个非空无序子集的划分方法数(第二类sti犷ling数),则S(:,t)满足 了S(刀,0)二0,S(刀,n)“1,; 吃S(n,t)=ts(龙一1,r) S(n一1,t一1).(t=1,2,…,儿一1.)(I) 引理2设T(心幻表示n元集合分成,个非空有序子集的划分方法数,则 T(n.t)二才一S(n,t),(11)T(n,t)=乙(一i)’c’t(卜介“.(l)上述引理可见文献〔l〕、〔2〕.定理设R(k,哟=公夕“cJ,,二 j巴0min(k,,),k,龙〔N,则天(k,邢)可表示为R(无,n)=乙p之z”一’S(k,…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试 一、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7分) 1.设n、b、C为实数,abc≠0且a b=c.则掣 掣 生三#『二三的值为( ). ZaO (A)一1(B)I(C)2(D)3 2.设n,J≠0,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盘z。 6和y。琶身的图象只可能是( ). (C) 【D) 3.在△ABC中,BC:3,内切圆半径r一2.叭tg宝十ctg CNNN( ).(A)雩(B)去(c)喾(D)2 G 4.已知实数a、p满足口。 3a一1=0,伊一3p一1=0,且印≠1.则口q 3p的值为( ). (A)1(B)3(C)一3(D)10 5.已知M、N为平面上相异的两点,有m条直线过M而不过N(称为M类直线),有”条直线过.N而不过M(称为N类直线).若每条M类直线与每条N类…  相似文献   

19.
在中考试题中 ,常常遇到比较类试题的求解 ,这类试题大多并不要求考生定量计算 ,而只需定性地比较大小 ,解这类问题往往可以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来判断 .1 一次函数求解法1 .1 依据一次函数常数项为零时的表达式为y =kx ,式中y、x为变量 ,k为常数 ,即表示直线倾角的正切值———斜率 .1 .2 应用在初中物理中 ,有一些物理量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电阻等 ,它们表示物质 (或物体 )的属性 ,通常情况下 ,它们是常量 .如密度定义式 ρ =mV,比热定义式c =QmΔt等都可以变形为正比例函数 .而对于公式G =ρgV、p =ρgh、F浮 =ρ液 gV排 及p =…  相似文献   

20.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有密切的联系(合称“四个二次”),笔者浏览近年的各地中招试题,见求二次函数解析表达式的题目出现非常频繁,足见这种题型的重要性。 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表达式为 y=ax~2 bx c(a≠0) (1)其中包含了三个待定常数:a、b、c,为了确定它们,需要给定三个独立的约束条件,一般地每给定一个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