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砖混结构进行建筑隔震设计,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其在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层间位移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砖混隔震结构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隔震结构层剪力与非隔震结构层剪力相比满足计算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隔震技术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使隔震支座和消能装置吸收地震时地面输入建筑物的能量,减小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的振动,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及内部设施.依托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的隔震结构进行研究,利用PKPM系列软件及具有强大非线性分析功能的ETABS软件,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消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某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探讨隔震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首先建立非隔震和隔震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理论对两种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的连续刚构桥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方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体系的位移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主要研究了该体系中摩擦系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以便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文章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比较了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能较大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避开场地的特征周期;同时,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都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较好地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基础隔震技术为解决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利用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基础隔震相结合技术,采用SAP2000分析软件建立了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大开间密肋复合墙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机理,验证了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粘弹性阻尼器技术的工程应用,用开尔文模型来描述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性能,将受控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用状态空间法来描述。以MATLAB编制SIMULINK工具箱进行动态仿真,并用ANSYS软件对某钢框架结构有控和无控下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两算例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粘弹性阻尼器有效的控制了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0.
将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基础隔震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地震响应。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模型进行动力分析,研究在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屈服比的变化对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输入的各种地震波及其幅值,铅芯橡胶支座不仅可以取得明显的减震效果,而且可以找到一个最佳屈服比使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最小,同时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