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2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共考查34条成语,其中,使用错误的成语有20条。命题人在试题中共设置了四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细心辨识,现对这些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2.
成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笔者从各地中考试题中归纳出以下成语误用常见的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1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有一门成语校本课程,成语填空、成语接龙、成语说话、成语写作、成语绘画、成语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潜力,也显示出意蕴丰富、形式简短、节奏感强的祖国语言文化对孩子们鉴赏、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影响。成语校本课程是一门集字、  相似文献   

4.
2006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3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用错、前后矛盾、不合语境五种,怎样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见到“庐山”真面目呢?下面浅谈几点方法。1.吃透词义,避免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许多成语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浓浓意蕴。它具有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人们喜用成语,是因为它能使文章精练、语言生动。但在实际运用中若稍不留意又常导致误用。现从报刊摘引一些成语误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敦煌变文里有大量首次出现的成语。这些成语有的宣传扬善弃恶的观念,有的抒发追求和谐的情感,有的赞扬勇敢无畏的精神,有的表达渴求知识的心愿,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对这些成语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韩愈对丰富汉语成语有重要贡献。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为工具书,从《韩愈全集》八卷文集中共检索出韩愈首创成语151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47篇杂文(含杂著)中的53条首创成语进行了语法、语义和文化分析,总结出韩愈杂文中首创成语的结构特点、语义变化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成语意蕴丰富、精辟警策,结构整齐匀称,大多是四个字组成的。为什么成语多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呢?这是因为许多成语是截取诗文。故事中最能概括意义的成分构成的。如成语“白驹过隙”来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名句“若白驹之  相似文献   

9.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07,(12):94-95
汉语成语是民族语言词汇宝库中的意蕴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成员。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古汉语信息,是积淀了民族语言历史的活化石。产生于文献和古代民间口语的成语保存了大量在现代汉语中已消亡的语言因素,所以研究汉语成语的历史遗存,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历史,而且有利于现代人正确使用成语,充分实现成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近几年来受高考的影响不少地区都把成语列为中考必考内容。成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只有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笔者根据各地中考试题分析认为,成语的误用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眼里。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这里误解成高傲自大,目空一切。[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语意蕴丰富多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尝试通过班级活动、德育主题班会和语文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成语教育教学结合是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 复习第十一、十二册教材中出现的成语。2 理解、使用、积累学过的常用成语。3 激发热爱成语、为祖国语言文化而自豪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 投影片 ,投影笔 ,空白吹塑纸 ,装有题目的礼物包。2 比赛的背景音乐 ,《水调歌头》歌曲。3 “摘果子”的教学课件。4 把全班同学分为六小组分组围坐。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五千年的文化灿烂辉煌 ,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含蓄优美、意蕴丰赡的特点 ,表现力非常强 ,恰当地使用成语 ,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进行成语知识比赛。获得…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意蕴丰厚,凝炼精辟,运用时常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化很讲究对称美。许多成语的构成也明显寄寓着这种审美意蕴,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巍 《青海教育》2004,(12):4-5
10月15日下午,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举行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秋雨绵绵,微风中带着阵阵寒意。但是,记者一走进学校,却被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孩子们在成语填空、成语接龙、成语说话、成语写作、成语绘画、成语表演等方面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潜力,也显示出意蕴丰富、形式简短、节奏感强的祖语言文化对孩子们鉴赏、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孟子》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词约义丰、准确生动.主要表现在选词准确精当和借助虚词,特别是语气词来表达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以及成语和格言警句的运用上面.这就使《孟子》散文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意蕴,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如: (1) 对茶的重视很不够也说明了这一点,甚至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2)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豹。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改写”,是一种基于现成文本来写作而与直接的现实摹写区隔开来的写作范式。改写素材一般具有故事流传的广泛性、文本意蕴的丰富性和民族品格的代表性等特征。中华成语典故储藏了极其丰富的改写素材。成语改写也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故事情节拓展的主要方式包括材料多源化、情节实景化、因由具体化等;故事主题演进的手段有故事元素现代阐释、对话用语紧跟时代、细节描写契合时事等。成语改写的意义在于将成语这种文化资源“引入”写作和创作中,这是一个很有潜力、很有创新意义的文化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