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1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先摸情况,后作结论》,这是一篇从一件小事谈起,反对主观主义的重要评论,当年颇有影响。社论是从北京市灰石厂碎运车间解决矿车掉道这件小事谈起的。碎运车间的领导同志认定矿车掉道的  相似文献   

2.
196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老农问计》,这是人民日报当年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农业社论之一。从1958年“大跃进”,到1959年“反右倾”,风风火火,呼呼隆隆,中国处于空前的狂热之中。到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一个调整时期。这篇评论是调整时期较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日。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各部门负责同志,应当学习陈云、薄一波、李立三等同志这种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经常亲自动手在报纸上写这种能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社论。”  相似文献   

4.
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了一则500字的消息《简易洗衣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同时,配发一篇2200字的社论《这不是小事》。消息报道北京一家工厂生产出简易洗衣机,每小时可洗衣服200余件,相当于40人的手工劳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幼儿园和旅馆自制的洗衣机。试问:为这么件小事,值得做那么一篇大文章吗?这个问题,社论在标题中就做了回答——《这不是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社论第一段强调:“这是一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的技术革新,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革新。”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1960年上半年经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目。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犬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  相似文献   

6.
春回大地。一年的农事如何安排,如何落实,事关国计民生,几乎是党报社论年年要写的题目。引人注目的是,1961年春天,人民日报先后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两篇社论,而且谈的是同一个主题——实事求是。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必须实事求是》,发表于3月1日;另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要建筑在实际可能的基础上》,发表于4月22日。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接连发表两篇社论呢?原来“大跃进”中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错误作风,后来虽然经过纠正,到1961年尚未完全解决,制定种植计划时仍然存在不从实际出发,只强调需要不考虑可能,只看一方面的需要,不看多方面的需要,片面扩大一两种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情况。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谈再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第一篇社论  相似文献   

7.
春回大地。一年的农事如何安排,如何落实,事关国计民生,几乎是党报社论年年要写的题目。引人注目的是,1961年春天,人民日报先后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两篇社论,而且谈的是同一个主题——实事求是。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必须实事求是》,发表于3月1日;另一篇的题目是《种植计划要建筑在实际可能的基础上》,发表于4月22日。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接连发表两篇社论呢?原来“大跃进”中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错误作风,后来虽然经过纠正,到1961年尚未完全解决,制定种植计划时仍然  相似文献   

8.
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了一则500字的消息《简易洗衣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同时,配发一篇2200字的社论《这不是小事》。消息报道北京一家工厂生产出简易洗衣机,每小时可洗衣服200余件,相当于40人的手工劳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幼儿园和旅馆自制的洗衣机。试问:为这么件小事,值得做那么一篇大文章吗?这个问题,社论在标题中就做了回答一《这不是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社论第一段强调:“这是一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的技术革新,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革新。”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1960年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特色。年初开始,中央号召立即掀起一个  相似文献   

9.
196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老农问计》,这是人民日报当年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农业社论之一。从1958年“大跃进”,到1959年“反右倾”,风风火火,呼呼隆隆,中国处于空前的狂热之中。到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一个调整时期。这篇评论是调整时期较有影响的一篇。篇幅不长,分为五段,一千余字。评论开头是:“春耕大忙季节到来,怎样使种植计划和增产措施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使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雄心壮志建筑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乡土味十足,专业性很强,不显山,  相似文献   

10.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论合理密植》的社论,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全国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这篇社论,至今读来仍能受到很多启发,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在撰写社论和其它文章时借鉴。针对性强,是这篇社论第一个突出的特点。社论的题目叫做“论合理密植”,通篇也是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刊求疵录——不是小事的“小事”》,列举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语重心长地指出这是报刊编者的工作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我读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两种心情,一是同感,二是惭愧。  相似文献   

12.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很有影响的社论,题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这篇社论是根据刘少奇同志当时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的,后来收入《刘少奇选集》。五十年代中期,百废俱兴。随着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13.
一篇社论引起的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发表社论近万。有些社论评述重大政治事件,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社论起的作用则很坏)。有些社论评述的事情看起来并不“震撼人心”,同样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发重大论争。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就是一篇这样的社论(以下简称6月20日社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对急躁冒进,但题目是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两点论而非一点论,是一篇观点鲜明、议论周详的好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年经济恢复、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篇社论引起的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发表社论近万。有些社论评述重大政治事件,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社论起的作用则很坏)。有些社论评述的事情看起来并不“震撼人心”,同样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发重大论争。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  相似文献   

15.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国内资料组编制的“人民日报社论索引”(一九四九——一九五八)已在今年九月间出版了。这本索引包括了人民日报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八年十年间的全部社论,共两千五百八十八篇。此外,并附有新华社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年发出的四十三篇社论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几篇重要文章。索引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二部分按问题性质分类排列,第三部分选择一些容易被人记起的社论题目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此外并在第一部分的某些社论题目下面加了必要的注解。这样,用这本索引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查找十年间人民日报所发表的全部社论。我们的编制工作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的。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全部索引都经过了几次核对。索引的加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如同新闻园地里一朵迎春的奇葩,清新悦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元旦社论不仅内容好,而且篇幅短,全文只有一千来字,是前所罕见的.很显然,这是《人民日报》同志为实行报纸改革,改进社论写作所作的努力,也是他们在新年岁首向读者所表示的一种态度,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下面,让我们试就学习这篇社论的文风,简要的语言,探究一下它何以写得这样短,这样精粹.  相似文献   

18.
第一篇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篇社论当属1949年10月2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这篇社论针对联合国大会通过诬蔑中国人民的“决议”,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社论写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宣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社论强调指出:“在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国家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要求“正确地使用语言”,做到“既要讲文明,又要讲规范”,指出决不能“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这是值得高兴的。这篇社论,观点明确,语言健康,但有三处败笔。其一:“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罪状之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号召全党同志用很大的气力学习语言。”这句话,主谓失调。在语义上,主语应当是“毛泽东同志”,可是在结构上,主语却是“文章《反对党八股》”,即:“文章《反对党八股》把……列为……”;“文章《反对党八股》进行……批评”;“文章《反对党八股》号召……”。用“文章《反对党八股》”作“列为”、“进行”和“号召”等动词谓语的主语,这在语义或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结构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这一词组中之“的”字用得不当。用了这个“的”字,“毛泽东同志当时写”这一主谓词组便成了“文章《反对党八股》”的修饰语,修饰语中的“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0.
《读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是195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作者胡乔木。社论发表的前一天,即6月15日,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农业部长廖鲁言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李副总理的报告题为《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近两万字。社论是配合报告发表的,是一篇解释型社论。这篇社论当年很有影响,它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