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宝海 《学习之友》2008,(1):25-25
在清军消灭太平军的战争中,有一个英国帮凶——这个人便是臭名昭著的“洋枪队”头子戈登。当时他年仅31岁,枪法很准,被李鸿章吹捧为“洋枪队的神枪手”。他被清朝政府收买,替主子卖命,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帮凶,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在教科书里被定为典型的反面人物。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要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但是,洋枪队不是由洋人组成的。1860年,李秀成率军直逼上海,上海租界地内的各国驻军组成联军,与太平军交战。联军中有美国人华尔从菲律宾流氓中招募的一小股武装。因天京再次危机,李秀成中断进攻,奉命回师,上海解围。为了防备太平军,上海官绅与华尔商定筹组武装。这支武装就叫“洋枪队”。统领是华尔,副统领是美国流浪汉白奇文,军需官是华尔的弟弟亨利,招募的百余名队员都是中国游民。上海富商出钱,华尔兄弟负责购买军火。欧美商人争相向他们出售最新式的武器。他们除了武装洋枪队,还将武器偷偷卖给太平军。洋枪队扩展到700余人时,才有数十名美国兵痞。后来,华尔被太平军击毙,白奇文任统领。因上海富商拖欠军饷,白奇文“叛变”,带着枪械投靠太平军谭绍光麾下,训练太平军。  相似文献   

3.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辜鸿铭诞辰150周年。在西方人眼里,辜鸿铭与印度的泰戈尔不分伯仲。被视为东方的代言人、圣哲,更有甚者说“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以不看辜鸿铭”。而在国人的眼中,历史留给他的境遇是何等尴尬。他那根辫子是“顽固”、“保守”和“怪诞”的凭证或象征.本人亦成为任人讥嘲的小丑。他自诩“是老大中华的末了一个代表”。他曾幽默地对凌叔华说他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今有好事者,说他“教在北大,扬我中华”。  相似文献   

5.
陈时(1891~1953年),字叔澄,黄陂县桃花庙村人。早年留学日本,1912年5月在其父陈宣恺等的支持下创办私立“中华学校”,学校冠以“中华”二字,其寓意在于发扬辛亥革命精神,振兴中华。1913年4月,他呈请教育部,将学校改办成大学。1914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复备案,核定校名为“私立武昌中华大学”。近现代教育史有“南陈北张”之说,“南陈”即指的是陈时(一指陈嘉庚,他于1921年创办私立厦门大学),“北张”则指的是张伯苓。陈时创办的中华大学较张伯芩1919年11月创办的著名私立南开大学还早几年,其教育救国理念和卓越的办学成就,足为我国私立大学的先…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先生,字任之(一八七八——一九六五年)。他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开拓者,实践家,理论家。他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宣传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人民团体。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复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胡厥文同志的信中,肯定了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已经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对该社明确提出了今后策进工作的指针。他说:“该社故友新秀决心继承发扬光大黄任老毕生奋斗的事业,为国家加速造就人才,并且已经做出了成绩,可喜可贺。”“现在百废待兴,应多多提倡人人奋勇争先的风气,不宜层层设卡,贻误良机。尚望厥老勉励该会同仁发扬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放胆把工作推向前进。”通过研究和总结黄炎培先生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教育经验,为建立适合  相似文献   

7.
黎锦熙先生是我国文字改革(国语)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他一生为祖国文改事业奋斗不懈。仅就字母和拼音方面说,早在1916年就与蔡元培等人共同组织“中华国语研究会”促成注音字母的公布,参与注音字母的修订并创制了草体,又为推行而设计了注音汉字铜模;1926年与钱玄同、赵元任等人组织“数人会”创拟推行“国语罗马字”;1949  相似文献   

8.
令狐绹是唐宣宗时期的宰相。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新、旧《唐书》本传所载俱不明确。《旧唐书》卷172说:(咸通)十三年(公元872),以本官为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进封赵国公、食邑三千户,卒。”(标点据中华本)《新唐书》卷166说,“僖宗初(公元874),拜凤翔节度使。顷之,就加同平章事,徙封赵。卒,年七十八。”  相似文献   

9.
贾谊《过秦论》中的“谁何”一词,据《中华活叶文选》张世禄注:“陈利兵而谁何——(在险要的地方)设置驻军盘查来往的人是干什么的。谁何,呵问是谁。”管汀在他的《材料、考证和古典文学研究》一文中也说:“‘谁何’二字,本是指巡逻者对行人呵责、诘问的意思。”(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高中语文从八二年以来出版的课本里,也改注为:“[而谁何]呵问他是谁,  相似文献   

10.
邢刚,五常市教委成职股股长,今年48岁,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一个汉子,干农村成教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听说他1996年荣获了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华扫盲奖”,于是我决定采访他。老邢得知我要采访他,依旧是3年前获奖后拒绝我刊记者采访时说的那句话:“没啥说的。”我明白老邢是那种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的人,不喜欢宣扬自己。但为了使老邢能接受我的采访,我几次做他的工作,说清采访他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农村农教这摊事业。老邢好歹答应下来了,但时间定不下来。我几次电话约他,他总是说没有时间,总是不断往后推。一、新年一…  相似文献   

11.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淮军的研究,涌现出一大批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洋枪队与谁军的研究,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不论是谁军的创立、发展及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都直接、间接地受到洋枪队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淮军的发展全过程为主线,分析洋枪队对淮军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洋论队促使李鸿不形成改组淮军的构想准军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李鸿章组建的一支地主阶级武装,与八旗、绿营、湘军同周维护清王朝的反动力量。由于八旗、绿营军政腐败,不堪一台,屡战屡败;湘军“暮气已深”,难以独撑危…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团中央、文化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活动不久前在深圳举行,投票评选“我心目中的中华青春偶像”是其中的一出重头戏。杨利伟、姚明、丁磊、吴小莉、邓亚萍等5位深受人们喜爱的青年,当选首届“中华青春偶像”。消息传到韶关市第五中学,师生反响特别热烈。沈雪芳同学说:“杨利伟叔叔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工作,才圆了一个飞天梦,我们向偶像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吴竹院同学说:“姚明个子那么高,球打得那么好,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于磊同学得意地说:“我和网络英雄丁磊相比,就差那么一点点,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赶上他!”王琪同学对“凤凰卫视”的“金牌女主播”吴小莉充满羡慕,表示要以她为榜样,学好普通话,练就一张“名嘴巴”。胡洁雯同学说:“邓亚萍也是我的偶像,虽然她现在不再参加乒乓球比赛了,但是她的拼搏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副校长黄育隆认为,偶像是一种流行,“偶像崇拜”是少男少女青春期心理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自然、普遍、健康的成长现象。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候选人受到普遍认同,被选为“中华青春偶像”,他们将引领一...  相似文献   

14.
下午放学后,儿子告诉我:明天他和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将参加学校办的“爱我中华”知识竞赛,老师要求他今天晚上要把有关内容熟记。为此,晚上我还特意为儿子进行了模拟测试,见他对答如流,我心中充满了希望,相信他明天一定能胜出。第二天下午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焦急地问儿子:“今天知识竞赛,你获奖了没有?答对了几道题?”儿子爽快地说:“答对了!”我追问道:“答对了几题?”儿子说:“三题,不是,两题。”我又问:“是三题还是两题?”儿子想了想说:“好像是两题。”我见儿子答话含糊,就严肃地说:“到底答对了几道题?”这时,儿子小声地说:“是两题…  相似文献   

15.
黄炎培(1878-1965)——“职业教育倡导者”,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1918年5月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上世纪30年代他与邹韬奋、陶行知等交往受有影响,办学思想更为进步,认为职业教育既“重在社会需要”,就应同时关注社会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育。抗战期间,他在无经费无校舍的困难条件下,于1943年5月决定在重庆创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尝试与实践。学校设有董事会(董事21人均系社会名流),推张群、黄炎培为正副会长(张群实系挂名),江恒源(向渔)兼校长,后杨卫玉代理校长。先设机械工程与工商管理两系科,…  相似文献   

16.
中华职业教育社八十年(十一)第七章教育与出版黄炎培说:“教育是教人家做人,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办教育“要注意到综合性的生活,整个的社会”。又说:“我们的社团,叫做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个名称,就说明了我们努力的全部意义。……凡有利于我中华,...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6吕,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享誉“中华第一商街”的北京王府井大街隆重开幕,我院任锡海教授的《青岛三十年》人选,其中反映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分田分地真忙》荣获银质收藏奖。当别人问及创作体会时,他说:“作为一个摄影家,只要你有心。有爱。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2004年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笔者有幸先睹了这个修订稿。在“内容标准”部分,修订本也作了许多有益的修改,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增加了“知道光武中兴的史实”;中国近代史部分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为“知道太平天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世界古代史“史前时期的人类”第(2),改“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为“讲述世界古代史中的有关神话传说,了解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  相似文献   

19.
“中华性”知识型是作为与“他者化”的“现代性”知识型相对抗的一个元话语系统出现的,它的目的是取消现代性当中以时间线性为模型所造成的差异,摆脱中国的“他者性”因子,在“中华圈”这个共时性的空间中复兴中华话语。一方面,“中华性”论者们用话语权力分析来解构中国的“现代性”传统,另一方面,其反对者又在运用这个方法解构“中华性”的命题。话语权力方法的娴熟运用将“现代性”的思考诉诸于东西方话语权力的差异.使得对于“中华性”的思考具有了当下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马执斌先生于2010年2月24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焚书坑儒”辨》(下简称《辨》),周思源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秦始皇坑儒事件被马先生旁征博引之后,非但没有说清,反倒变得更加确定无疑了。他主要驳斥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