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井四郎在山西进行的细菌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日本天皇下令,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部队,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满洲第七三一部队".  相似文献   

2.
1945—1948年间,美军在日本秘密调查了七三一部队,得到了七三一部队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细菌战与毒气战等重要数据资料,美国人据此撰写了三份调查总结报告,这是此前所获资料的重要补充,对深入挖掘、拓展研究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犯罪事实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美国馆藏三份报告书:《其他国家的细菌战活动与能力》《托马斯·英格利斯报告》及《来自海军方面的细菌战报告》为依托,通过系统整理和初步解读,形成实施细菌战完整的证据链,有助于还原七三一部队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日军在山西也进行过细菌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日本天皇下令,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部队,这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满洲第七三一部队".这支细菌部队的法西斯丧心病狂地用我同胞进行活体实验,专门培植、制造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在东北、华中侵华作战中使用,造成严重的瘟疫,使大批的中国同胞受传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日中近现代史研究会、日本ABC 企划委员会和吉林省档案馆共同编纂的《吉林省档案馆藏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一书,10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公开发行,同时,在日本也出版了该书的日文版。这是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七三一部队罪行档案第一次结集出版。1945年8月,日本战败前夕,为了掩盖其罪行,日本关东军下令焚烧档案罪证。因  相似文献   

5.
刘莹莹 《兰台世界》2016,(14):15-18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天皇敕令建立的一支细菌机密部队,自建立之日起,即承担着细菌研究、细菌生产、细菌实验、细菌战的"先锋使命"。其公然违背国际法,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灭绝人性地使用活人做细菌实验材料,将活人残忍地生杀解剖。"特别移送"是人体实验材料的重要来源,是关东宪兵队向七三一部队输送活人进行人体实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灭绝人性地利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无比残忍地杀害中国抗日人士,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近几年来.黑龙江、吉林两省档案馆先后公布了一批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为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提供活人的"特别移送"档案,为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提供了铁证.最近,笔者查阅馆藏有关档案资料,又找到了北安宪兵队苏联谍报员尚开明进行"特别移送"的档案.这为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以及南洋地区,相继秘密地建立了5支细菌战部队,使用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犯下了罄竹难书的反人类的战争罪行。华北的日军细菌部队称日本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又称北支(甲)第1855部队,是侵华日军于“七七”事变后在第731细菌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划侵吞中国的计划为时已久。1925年任日军军医少佐的石井四郎就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1927年又提出如何将细菌应用于军事的设想,以及用细菌武器进行侵略战争的计谋。1928年石井研究细菌武器获得成功,并向日军参谋部建议生产细菌武器。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即开始筹建细菌战部队。1932年日军占领东北五常县背荫河地区,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细菌战研究室,石井在此即开始用中国人作细菌武器的活体试验。1935年,日本天皇裕仁首次密令在满洲境内建立用于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即中马城石井细菌部队”…  相似文献   

9.
难以忘却的历史--侵华日军七三一、一○○细菌部队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划侵吞中国的计划为时已久.1925年任日军军医少佐的石井四郎就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1927年义提出如何将细菌应用于军事的设想,以及用细菌武器进行侵略战争的计谋.1928年石井研究细菌武器获得成功,并向日军参谋部建议生产细菌武器.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即开始筹建细菌战部队.1932年日军占领东北五常县背荫河地区,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细菌战研究室,石井在此即开始用中国人作细菌武器的活体试验.1935年,日本天皇裕仁首次密令在满洲境内建立用于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即"中马城石井细菌部队"对外称"加茂、奈良部队".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2016年第10期第19页)奏凯歌一心念复学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王权所属部队回到重庆,接到命令乘船赴上海,恢复为中国战车兵第四团,团长据说为蒋家二公子蒋纬国。汽车团的500辆车,战争结束只剩下50辆,人员伤亡也很大。王权未乘船到上海,被留下收拾残局,驾车前往湖北汉口,将汽  相似文献   

11.
张振利 《云南档案》2011,(12):20-22
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珍珠港事件”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美国增加了对华军事援助。据统计,1944年底至1945年初,全部驻华美军超过10万人。其中,驻滇美军主要是陆军航空兵部队、空运部队、地面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此外还有各类军事顾问、军事教官等。  相似文献   

12.
《山西档案》2000,(5):4-4
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残留部队系有明确目的的组织 <山西晚报>8月30日报道:1945年日本战败后残留在山西省支持军阀阎锡山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抗的旧日军残留兵,以最近从山西获得的新材料为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澄清他们是迫于上级命令而留下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前身为原八路军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洗礼,逐步发展壮大,于1985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集团军。2003年,摩步第82旅等转隶27军。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27集团军(包括原摩步第82旅)前身部队同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14.
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本驻台湾末任总督 1874年,日本明治建军第三年就派兵入侵我国台湾,进行扩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到1945年,日本先后派来19任总督。桦山资纪和安藤利吉分别为日本驻台湾地区的首任和末任总督。  相似文献   

15.
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有一处日本侵华战争遗址——侵华日军的"731"细菌部队遗址.政府不仅在原址上建立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而且准备将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作为二战期间战争罪行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在齐齐哈尔市也有一个曾是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恶魔部队,与"731"部队并称为"恶魔兄弟"的侵华日军"516"毒气部队的战争遗址.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胜利.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在长沙接受日军投降,由于相关受降资料极少公布,宣传报道也不多,人民对抗战史上神圣时刻知之甚少,湖南省档案馆珍藏了一份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在湖南向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的档案《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受降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受降准备、接受之实施及经过概述、接收军品及物资之整理与统计、日本官兵解除武装后之处理、使用日本官兵之劳动计划、汉奸之侦捕、地方秩序之恢复与赈济等,为我们重现了当年日本侵略军向湖南人民投降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新闻世界》2007,(7):33-34
87岁的盐谷保芳是侵华日军第59师团45大队的一名士兵,1942年至1945年曾在山东泰安驻扎。1985年,盐谷保芳带着原日军59师团96名侵华老兵到山东谢罪,他成为了第一个以实际行动到中国谢罪的日本兵。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划侵吞中国的计划为时已久,1925年任日军军医少佐的石井四郎就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1927年又提出如何将细菌应用于军事的设想,以及用细菌武器进行侵略战争的计谋。1928年石井研究细菌武器获得成功,并向日军参谋部建议生产细菌武器。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即开始筹建细菌战部队。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清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45年9月11日,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部下令逮捕以东条英机为首的39名战犯。9月12日,东条英机开枪自杀未遂,10月7日逮捕归案。10月2日,盟军又下令逮捕59名战犯,6日再逮捕9名。这些战犯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内。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主流报纸是形成社会舆论场的重要力量之一,且日本人均报纸占有率和阅读率居世界前列。二战期间,《朝日新闻》作为当时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深受日本法西斯新闻传播统制的影响,鼓吹军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1937年至1945年间,《朝日新闻》多次报道在台湾地区征兵的新闻,内容涉及征兵政策、台湾兵源去向、时间节点等信息。本文以《朝日新闻》(1937年-1945年)上有关对台湾地区征兵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采集,主要考察新闻报道中日本对台湾地区征兵的政策演变和相关内容,进而解析1937至1945年台湾青年参战动员的战局背景、日本殖民政策、战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