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M.黑尔认为,通过对道德概念的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分析,他的普遍规定主义元伦理学能够为功利主义道德规范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形式化的逻辑基础。但是,由于他无法弥补普遍规定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之间的两道鸿沟,且偏好的积聚性计算这一方式本身又缺乏逻辑根基,因此他提出的偏好功利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实质性的道德规划。至于能否通过道德语言的逻辑来化解道德分歧,黑尔的论证无法提供肯定的回答,但至少他指明了一种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相结合的伦理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道德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是伦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建立"心中的道德规范"是加强伦理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道德心理活动及道德心理理论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实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受"科学主义"的影响,许多伦理学家大都乐意将伦理学称之为一门科学。其实,伦理学从来不是一门纯科学。通过分析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问题的性质可以得知,伦理学是哲学性为主,科学性为辅的哲学分支学科。这就表明,哲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方法在伦理学的研究中均不可偏废。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被伦理学所用的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也分别存在于将道德问题进行分工研究的道德哲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部门伦理学、道德文化学和伦理史学这些伦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4.
黑尔认为道德语言也适用于形式逻辑并且包容着蕴含关系,并据此推出事实不蕴含价值的结论。黑尔在对道德语词应用的语境进行了研究,但认为这种语境只是一种"语句语境"对道德命题没什么影响。通过博弈论模型研究可以发现道德语言意义的实现与它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博弈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从两个角度来划分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一种是在伦理学全部理论层次上进行划分,将伦理学家区分为元伦理学家或规范伦理学家,将伦理学体系也非此即彼地归入元伦理学或规范伦理学;另一种分法是在伦理学研究的具体问题上加以划分,把对道德命令或道德规范的建设作为规范伦理学的问题,而把对道德规范、道德判断的实质和依据问题的探讨作为元伦理学的研究。这样,同一伦理学家便可身兼元伦理学家和规范伦理学家,同一伦理学体系也既包括对元伦理学的研究,也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建设。持第一种划分方法者将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看作本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的事情,范围局定在摩尔  相似文献   

6.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分别独立化、绝对化地构成了科学的伦理学的三大不可分离、独立的部分:元伦理学是将伦理学的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规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目的和意义;规范伦理学则是将伦理学的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科学方法;美德伦理学无非是夸大伦理学的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部分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美德中心论,颠倒了美德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卡尔·波普的元伦理学思想——批判二元论。波普在自然法则与规范法则之间,道德决定(判断)与事实(陈述)之间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道德决定不可能由事实导出,即“应该”不可能由“存在”导出,从而伦理学不是科学。本文则从道义逻辑和元伦理学角度论证:不应该在道德决定与事实之间掘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否则不仅会使一切道德判断失去客观依据,而且会使主体无法负起道德决定和选择的责任,而这一点又是波普本人所特别强调的。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的价值知识和道德知识,元伦理学家大致将这一问题归为普遍的伦理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语言分析阶段产生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等学派;在言语行为分析阶段,元伦理学逐渐与先验理性主义、现象学直观主义相结合,形成商谈伦理学以及主体性价值论,推动了普遍伦理知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的价值知识和道德知识,元伦理学家大致将这一问题归为普遍的伦理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语言分析阶段产生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等学派;在言语行为分析阶段,元伦理学逐渐与先验理性主义、现象学直观主义相结合,形成商谈伦理学以及主体性价值论.推动了普遍伦理知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而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应被简单理解为一种功利主义原则,而是一个涉及“自然属性”与“道德属性”之间关系的元伦理学问题。运用元伦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这一问题,一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批判性伦理学”的方法论本质;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马克思伦理思想所追求的“道德客观性”主旨。在此意义上,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乃是一种“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杨松峰 《中国德育》2007,2(1):22-25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以语言为基础,以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主张通过主体间的商谈、交往保证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商谈伦理对道德教育的启示在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商谈”为过程原则,通过主体间道德话语的商谈论证,力求避免道德灌输与道德相对主义,最终促进道德主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直觉道德思维和批判道德思维的区分,黑尔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统一起来。而对功利主义理论的非难,其中一点就是指责功利主义方法与日常道德直觉之间存在冲突。黑尔在道德思维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对直觉反例的回应似乎并不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决功利主义方法与道德直觉原则之间的冲突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生命同根",作为道德共同体成员的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道德所要保障的是所有成员的利益,但道德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增进人类利益。发展中的生态伦理学需要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冲突、争论中吸收与包容,在保障"人类利益"与"非人类存在物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与方式,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是把道德研究提高到揭示道德的哲学——世界观的实质,可以说它是一门哲学科学.从历史上看,伦理学是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哲学思想一起发展的.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可忽视毛泽东伦理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方应用伦理学研究热潮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上半叶,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居于主流地位,分析哲学把伦理学归结为对道德语词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主张不过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实践。20世纪60、70年代,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正统分析哲学土崩瓦解,元伦理学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这便是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世界的实际生活要求人们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反思,现代战争问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面临的新问题、“性革命”所导致的道德问题、现代医学以及现代高科技所引起的人伦关系问题、环境问题等讨论都要求伦理学的介入,这便是应用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元伦理学的最近发展态势是20世纪60年代元伦理学复兴的延续。复兴中的西方元伦理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日常语言研究普遍受到重视;(2)关注规范问题已成大势所趋;(3)理论创新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国古代典籍中,道德指一种普遍原则或规律,道德有得于道;道德连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庄子》和《荀子》诸书。《管子·君臣》:"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淤下矣"。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一元准则义务论伦理学是在扬弃斯宾诺莎理性功利论伦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斯宾诺莎关于道德的基础——理性、道德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道德可普遍化、理性功利主义应容准则义务论的思想虽然被康德所认同、秉承、继承和吸取,可是康德对伦理学的目的、出发点、价值取向、善恶之介定、伦理学之归宿的认识与斯宾诺莎有原则分野。斯宾诺莎和康德对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行为路线选择、道德评价、道德原则、自由意志与责任、人生与幸福等问题的揭示,有其历史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19.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尔伯格批判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和以洛克为代表的文化传递论的道德教育哲学的两种错误,即价值相对论错误和自然主义谬误之后,在其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若干假设之上,建构了其道德发展的哲学。并从其道德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调节     
在对各种技术道德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技术是否可以作为道德行动者的审视,并从道德调节入手,以对构成道德能动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意向性和自由——的非人文主义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伦理学中物的地位,借助于阐述物在道义论、目的论、美德论伦理学中的作用来创建认真对待技术道德相关性所需要的空间,即通过道德调节来有效构建通向将技术道德化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