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42条规定了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医疗费用,支付后工伤保险基金有权向第三人进行追偿。该规定对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设定了过于苛刻的条件是"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同时,该条款规定,在医疗费用而不是全部工伤保险待遇上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可以行使追偿权,因此,并没用全面规定我国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之间的适用关系。但该条款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和追偿权的规定也为完善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适用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给付待遇的工伤保险,仅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遭受工伤事故的劳动者提供及时但未必充分的救济.在不涉及第三人侵权而导致的工伤事故中,在工伤保险赔偿与一般人身侵权赔偿请求权的适用上,我国应采补充模式.在第三人引致的工伤事故而产生的工伤损害赔偿中,应采兼得模式,赋予劳动者双重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责任,认定时往往出现工伤保险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竞合,并由此形成多种损害填补制度并存的局面,选择何种救济模式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介绍国外解决此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结合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全面赔偿和不违背"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原则的前提下,对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的救济模式进行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无责任赔偿原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透遇工伤事故后,无论其是否叶意外事故负有责任,均应依法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无责任赔偿"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工伤保险的共同挽律,工伤保险实行无责任赔偿原则,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工伤事故赔偿救济中,法律适用存在着多元化。就实务案例而言,工伤保险补偿、侵权损害赔偿、医疗保险补偿都曾被适用过,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工伤事故救济的适用规定得并不明确,从而导致实务理解和处理的偏差。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选择是工伤事故救济法律适用的关键。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所采用的四种模式优劣,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模式的分析,认为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适用应该区分是否存在第三人侵权,排除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适用,明确工伤保险机构享有保险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制度的实施,使受工伤劳动者可以得到便捷充分的救济,具有开创意义。但由于先行支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包括违背专款专用原则、可能威胁基金安全、追偿环节薄弱等问题,加之"不支付"和"无法确定"缺乏认定标准、社保机构积极性缺失等现实问题,导致先行支付制度并没有实质性展开。建议出台实施细则,为先行支付提供操作指南,严惩不参保单位,提高参保率,完善追偿机制,并设立先行支付专项基金,以保障先行支付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伤害事故频发,由此产生的民事赔偿争议成为处理该类事故的核心问题,相关法律规定和责任承担成为学校和受害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基础、举证责任、赔偿金额的计算以及学校的追偿权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以供中小学处理此类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中,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比如在上下班途中或在履行工作职责时被他人违章驾驶的机动车撞伤,就是典型的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这就是使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常常产生竞合。那么在产生竞合时,如何使用法律,对于受害职工或其亲属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常引起大的争议。因此,就这一问题做出探讨,以期在司法实践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在工作中因第三人侵权而发生工伤的,会产生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赔偿如何适用的问题,当前主要有替代模式、选择模式、兼得模式、补充模式四种适用模式。我国在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适用模式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仅使工伤者得到救济,而且要使侵权法的惩罚功能得以实现,同时,要避免双重赔偿,以节省社会保险基金。重复赔偿抵扣的兼得模式能较好的达到上述目标,应成为我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医疗费追偿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法定债权转让的权利性质解说路径存在缺陷,追偿权应为代为清偿下的求偿权,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第三人基于人身损害赔偿关系下的诉讼时效期间抗辩权不得对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医疗费追偿权,但转化为职工申请医疗费先行支付的申请时限。我国《社会保险法》第30条、第42条关于追偿权的规则设计存在缺陷,应随之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侵权的多元化救济模式导致了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竞合难题。在评述理论界的相关观点,分析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当从工伤保险制度设立的目的和初衷进行考量,并据此提出了以替代模式为主、补充和选择模式为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生存权、分散企业风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设计。在司法实践中,社会保险纠纷主要包括补缴纠纷和赔偿纠纷两类。对这两类不同的社会保险纠纷应当确立不同的救济途径,即社会保险补缴纠纷通过行政争议救济途径解决,社会保险赔偿纠纷按照劳动争议途径解决。另外,针对社会保险赔偿纠纷中单位少缴社保的情况下劳动者请求赔偿社保待遇损失的纠纷,应由社会保险机构先支付社保待遇后,再由其作为权利人向用人单位追偿。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竞合时被害人能否兼得?这在法律理论和实践中争议很大。我们认为,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竞合时,被害人能够兼得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保险给付,有利于保护作为社会弱者的广大受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是一种工伤保险补偿制度。现阶段适用的是双轨赔偿模式。即参加工伤保险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赔偿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深刻原因,但同时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分析了其成因、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保险修订的背后体现了立法理念的创新,使工伤保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使劳动者的权利真正成为社会权,然而在这最根本的、巨大的进步背后,也隐藏着现实层面的巨大问题,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在实际实施中出现了重重阻碍,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优越性,本文以工人权益保护角度,着重从制度建设、立法目的及现实层面解读这一劳动者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担保合同既可因自身原因而无效 ,亦可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无效。导致无效的原因不同 ,担保人的承担的责任与责任范围也不同。若因担保人的过错致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后 ,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担保人的追偿权存在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工伤保险是从侵权责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在基本内涵、归责原则、诉讼时效、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二者之间主要有免除模式、择一模式、累加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等四种协调模式。我国司法实践中,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衔接以加害人是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区分处理。立法不完善和司法解释模糊不仅给司法实务与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必然导致结果不公。本研究从立法完善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能指引当事人面对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时通过主张权利更好地保护权益,而且能为我国司法实务应对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工伤保险运行低效,工伤保险补偿模式的适用是主要问题之一.当前世界各国主要有排他性、选择性、补充性和双重性四种补偿模式,各种模式有其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补偿模式规定不详尽,各地实践模式有所不同,急需明确规定工伤保险补偿模式,以解决当前工伤保险补偿模式规定缺位与各地工伤补偿标准不一的状况.从工伤保险补偿金额、工伤事故法律服务费、减少工伤事故以及裨益于民工身体康复和职业康复等角度分析,农民工工伤保险补偿宜采用补充性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中小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或雇主时,因劳动者的职务行为或雇员的雇佣劳动行为侵犯第三人权益的,雇主承担责任后依法可以追偿。然而实践中这种追偿权的实现并非易事,有用人单位或雇主比员工个人强大的传统观念的横亘,有用人单位或雇主获利比员工丰厚因此“均贫富”的观念、先例,这些可能导致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在追偿权不能实现时而倒闭、破产。因此立法和实践中秉承“谁过错谁担责”的基本法理原则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制度对于劳动法体系的完整和立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功能,应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进行限定.在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时,可以移植民事合同的竞合理论,如果用人单位选择合同之诉,则不应允许其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另行主张损害赔偿;如其选择侵权之诉,则应将劳动者的过错范围限定于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