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闻主播.一个非常惹眼职业:纵观华语电视界,近十多年,从被朱镕基总理点名的吴小莉起.港台新闻主播异军突起.风头几乎赶上甚至超过了央视主播。环视华语当红的新闻主播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主播们都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  相似文献   

2.
常青道:牵牛抓牛鼻.读报看标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新闻的眼睛。一则消息的标题做得好.可以抓住读者.提高这则新闻的可读性。最近.笔者对四则同一新闻的不同报纸标题作了一个分析比较.从中可窥见其高低优劣。  相似文献   

3.
郑阳 《记者摇篮》2005,(12):35-36
“新闻力量”是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媒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宣传语,尤其是媒体自我包装时就更加常用了。如:《新闻晨报》:新闻力量.优化生活;辽宁电视台《新北方》节目:致力民生,新闻力量,等等。那么,怎样理解“新闻力量”?  相似文献   

4.
注意培养新闻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敏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又被形象地称为“新闻眼”、“新闻鼻”它是指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5.
所谓预测性新闻.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预测性新闻主要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着眼于未来,对新闻事实的趋势和走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有什么样的结论.作一个科学的预测。”(李莉主编:《实用新闻写作》,南海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6.
翻开报纸,或在广播电视里,我们常常便会发现这样一种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叙说.也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而是环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由多个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新闻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很强的指导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性特征来划分.便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两个品种。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宣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重要品种。事件性新闻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这自不待言;非事件性新闻也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7.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7,(12):17-17
过多的民生类新闻势必会挤占其他类新闻的空间.而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只是需要关注吃喝拉撒.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莹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0,(2):5-6
据中国新闻网:和报业关系陷入紧张的Google推出了一项新闻新产品,利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新闻内容.对一个新闻事件展开更有连续新的报道和呈现。这一新产品名叫“鲜活新闻”(Living Stories).目前是Google实验室中的一个产品,先让用户进行试用。  相似文献   

1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很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而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新闻的选择、编排、采写等等方面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拿出贴近的办法。只有愿望,没有办法.“三贴近”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本想就非事件性新闻即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更贴近的方法问题谈点意见。在一定意义上说,非事件性新闻其实就是人的新闻.不能狭隘地只把人物新闻归于人的新闻。既然是人的新闻,又是写给人看的.那就理当有人。此所谓有人,包括:主题要贴近人,为人所关注而非为观念而观念;中要有人。不能从头到尾不见一个人:话要由人说.而不是由件说或把件上的话硬安在人头上。  相似文献   

11.
贾永 《军事记者》2013,(9):11-12
军事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熟悉的名字闪现在脑海,这就是:穆青。作为我国新闻界公认的“人民记者”.穆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用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变情感和传神之笔.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而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撰写报道的新闻实践.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晨  刘卉 《新闻前哨》2009,(6):44-45
一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在目前媒体界.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新闻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新闻报道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一组数据:在《解放军报2006年年度好新闻作品集》里,获奖的消息共有32篇,其中17篇属于问题性新闻,占到一半多。这组数字再次说明了一个问题:问题性新闻.容易出佳作,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同志,应多采写问题性新闻。  相似文献   

14.
陈枫 《新闻传播》2009,(9):110-111
在中国媒体各驻外记者站中,有着所谓的“贫稿站”和“富稿站”之分。其实.“贫稿站”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稿站”.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如何。而要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必须要充分了解“贫稿站”的特点.掌握新闻发现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同时树立三个意识:走出去意识、窗口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9,(4):8-8
王启超在2009年第2期《新闻知识》中撰文谈到新闻传播侵权的责任分配问题时说.由于新闻活动是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连续性过程,一个新闻作品的刊出。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文章的撰写、编辑的审稿、文章的发表以及最后的转载等若干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主体不同.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一旦构成了新闻侵权案件.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侵权责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种:创作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新闻媒体及作者、消息提供者、再次传播侵权作品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6.
吴畏 《传媒观察》2013,(1):19-20
维基百科是这样描述《商业内幕》的:于2009年2月建立的美国商业娱乐新闻网站,该网站提供和分析商业新闻,并且将热门新闻故事刊布在网络上.每个新闻都有一个“前卫”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产业化、集团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网台分离、有线无线纷纷合并.我国的电视频道大致呈现了这样一种格局: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综合频道.其余为经济、体育、少儿、音乐、电影等专业频道;省级电视台,一个上星的新闻综合频道.其它是专业频道:市县级电视台也是一样.原主频道设为新闻综合频道,原2套和有线频道则为专业频道,这就形成了一个四级一体的频道格局.而身处其中的省级卫星频道要想在如此众多又形式单一的电视频道中突围,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在传播覆盖的优势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岚 《新闻传播》2009,(9):91-92
中国的新闻改革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和改革开放的命运紧密相连。三十年来,新闻改革不仅与时俱进.更是取得了不小的戍绩。其间.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不仅影响了前期的新闻改革,使其具有自发性、边缘性等特征:更是对当前处于历史关键时刻的新闻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如今.新闻改革面临巨大挑战。而新闻改革作为整个改革开放的一个子系统.更由于其特殊作用.中国新闻业应尽快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摆正位置。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生机.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不可一味追求写稿数量,盲目追求上稿率,而应该脚踏实地,写出高质量.有分量的稿子,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又鼓动群众努力工作.也有利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的大局。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写稿坚持拾遗补缺。我是一个教师,生活在学校,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写好本单位的新闻稿件。一个偏僻小县的初级中学,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素材不多,但不是绝对没有可写的新闻素材.能在县、市级地方报纸见报、电台播出的新闻素材还是有的。可是报社的记者和专业通讯员不到校采访,新闻素材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漫画界,江有生被公认为是一位“常青树”.不仅其漫画能常画常新,而且其思想和观念总能跟上潮流.站在时代的潮头。听惯了别人对他漫画赞赏,他总是冷静地回应:“我只是画出了我自己的风格。”常常面对新闻漫画是死是活的争论.江有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特有的平和:“新闻漫画没死,但路途艰难。”谈到新闻漫画的改革,他敏锐地指出:“模仿很必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谈到新闻漫画所遇到的尴尬处境,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面对困境至少我们还能微笑。” 这就是江有生.一个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永远保持乐观心态与平和心境的慈祥老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