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地理学科是文理特点兼具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阅读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实施和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能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程度获得提高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把人教“活”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的根本。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 ,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的要义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内部机制 ,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开发潜能 ,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有差异的教育对象,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呢?有些专家和教师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到底该如何实施,怎样实施才能更有效?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基于"四环四导"教学模式,笔者经过近三年的班内分层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基本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巩固。一、课前准备:学案分层,学生分层1.学案分层同班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努力程度等存在差异,对同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为了考试,为了成绩,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45分钟内是很难实施分层教学的。整个课堂是满堂灌,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不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只讲求学生把这个问题记在脑子里,在整  相似文献   

5.
对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走向每一位学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出发,始终把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三:一是面向全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二是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三是主动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的局面,挖掘学生的潜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学而生厌的状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职高语文教学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先杰 《考试周刊》2014,(90):111-111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长期坚持。每位教师都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抓住关键环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为了更好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初中英语教学,文章提出了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思考一: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就必须加强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因为在这一模式下,分层教学主要针对于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的这一事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从宏观统筹、从微观入手来进行教学管理和实施教学的一种模式,其中素质教育功能不言而喻。 “分层”是就群体而言的,是对群体的整体性研究并把学生群体按一定的素质标准合理切分。“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切分后的各层面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切分的标准有二:一是按学生学业成绩标准切分。这种切分是在  相似文献   

10.
“分层培养创造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培养创造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首先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朱丽君 《文教资料》2010,(11):51-53
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十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对聋校语文分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聋校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实施分层组合一制定分层目标一进行分层施教一设计分层作业一开展分层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与现代教育的观念格格不入,新的时代呼喊新的教育,所以,作为从事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转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一切为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分层培养创造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培养创造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首先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侯爱华 《大学时代》2006,(10):77-77,88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并充分发挥其特长的教学模式。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使素质教育走进课堂。那么。如何在幼师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索、实践、改正革。下面笔者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分层教学理论强调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不仅要把学生当做整体对待,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特点,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分层教学是被实践证明的有价值意义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如何恰当、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及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困境。作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分析了中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探讨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理论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白太伦 《课外阅读》2011,(11):373-373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许多学校都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意识和理念,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提高,学生的积极极性和求知欲也日益加强。但如何才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呢?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做法,班主任不只是一种称呼,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有时需要班主任穷尽一生的精力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律和原则,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和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面对希望与挑战共存的崭新世界,面对知识经济与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课后延伸,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这样,才可能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克服认为学生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落后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倡导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旨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才有可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就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做粗浅的探讨。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更好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应该表现为教学上师生民主平等 ,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这种状…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道分水岭。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把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数学特长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暂差生得到转化。实践证明:为了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分层教学的初步探索1997年9月,我校开展了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活动。我作为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所教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结果,19…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能力本位。分层教学是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