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习作与思政教学融通,既是学生品性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力、道德力与创新力提升的需要。从聚焦人们真实看法的舆情价值、指向学生思维开拓的教学价值与培育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之心的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思政课与习作课的融合和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力与道德生成力。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勇担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历史重任,引领广大思政课教师研讨思政教材学考,倡导课程改革;融合思政时事教育,回应社会关切;创新课程思政途径,培育灵气学生;引领教研课题研究,传播灵动教学;交流专业成长经验,促进团队发展;搭建多元教研平台,成就灵性教师,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学教研交流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尤为重要的部分。新课程改革中提道,各中学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长期教学现状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抽象教学,学生很难在课堂中深入了解所学。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思政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渗透思政元素,以此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能力与品格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中学音乐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大思政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育人价值,并由此提出大思政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育人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思维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力是地理智力的核心,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联系。地理知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解领会到迁移运用;地理技能从熟悉到掌握,从日常训练到逐步提高都要经过地理思维。只有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地理思维力也是形成各种地理能力的基础,因此,地理教学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明微 《中国教师》2023,(12):111-113
<正>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此,落实核心素养,思维教学是首要问题。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以下简称“广奥”)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思维力,根据思维型教学理论,建构了“一体三阶四环”思维型教学新范式:以编制思维学历案为抓手,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与思政价值内涵,调研了解到我国当前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过程中存在缺少合理课程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与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能力不足、学生缺少对本国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对此,各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有所用,培育学生规则意识和优良的体育品德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加强对体育教师能力培训,提高其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体育人才;促进本国体育文化发展,通过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搭建完整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引领学生思想文化正确发展,培育学生健全的体育人格。  相似文献   

8.
中学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加上中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足够关注,因此学起来常有枯燥乏味之感。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由“厌学”转为“乐学”,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应对的一个挑战。有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来实现,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中的“六个点”入手,探讨推进中学思政课有效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解决当下高校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人才培养乏力问题的现实需要;影响高校和中学思政教育有效教学衔接的因素是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教学过程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力度;高校和中学思政教育中有效教学衔接的方案及对策是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构建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学生身心之间规律的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于春丽 《考试周刊》2012,(6):133-134
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地理教师应该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要培育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就不能是单一的知识与能力,而必须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一、玩中学——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二、乐中学——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三、爱中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思政课作为育人的关键课程,其核心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适应教育发展大势,推动思政课堂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纠正应试教育给我国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其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该怎样搞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呢?笔者认为,一要全面准确理解素…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由个人发展、教学建设和育人制度组成的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三重逻辑.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推动知识完整发展、能力综合发展、素质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数字技术建设,构建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创建有利于培育思政课教学生态的协同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8.
训练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智力又是由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形成的。在这个结合体中,思维力处于核心地位。因而,通过历史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乃是我们通过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那么,怎样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既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中学思政课新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形成机制,联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学思政课课堂及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要途径。同时,构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教学情境,创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并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突破口,形成多渠道、多平台和多学科的互动配合,是深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接受认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2019,(9):7-9
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地方优秀文化是思政课程理论教学的资源补充,也是增强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地域身份认同,是中学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