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保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学生锻炼能力提高了,在校时,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即指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体育锻炼的能力。这种自我锻炼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增强自信心,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自觉获取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以及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以,体育教学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成为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概述及意义,分析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现存问题,由此提出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对策,从而实现全面教育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 ,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研究认为 ,现阶段的普通高中体育教育 ,是完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 ,但应加强学校、家庭、地域社会的联系 ,让学校、家庭、社会互为补充 ,形成一体 ,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探索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研究认为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育,是完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但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学校、家庭、社会互为补充,形成一体,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锻炼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强身健体的自我需要意识。在体育锻炼中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是体育锻炼和怡乐身心的一种本领。具备较高自我锻炼能力,有利于思想交流,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主锻炼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我们经过三年的改革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主锻炼的作用和意义   自主锻炼是指“以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自我体育意识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从自主锻炼——自我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这三个层面上来看,自主锻炼是形成自我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自我体育意识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前提。体育文化的传递,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起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科能力是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和运动娱乐时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本文就学生从事运动能力、休闲娱乐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体育观赏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在培养新型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课外体育锻炼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基础途径。大学体育改革如何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形成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自我体育锻炼的作用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及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才能提高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使全社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重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努力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和良好习惯,这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然而,有些教师往往注重体育教学和组织集体的课外体育活动,忽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锻炼的科学方法,因而使很多学生既缺乏自我锻炼意识与能力,又无合理安排与有效锻炼手段,一旦遇到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或无集体组织的锻炼时,便无坚持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科学性。他们或整日埋头读书而放弃了锻炼,或盲目进行而造成伤病事故等。这既妨害了身体正常发育,也影响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体育假期作业设计(一)体育假期作业监督1.学生自我监督。体育假期作业的实践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才能让其产生主动锻炼的欲望,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作业中要求学生根据假期体育作业的要求自主设定每日锻炼计划,并认真撰写锻炼日记,实现自我监督。2.家长陪同监督。放假前,学校通常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假期期间的体育作业,明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北体院89名男生进行了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抽样调查,观察和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应贯穿到整个体育教育中去。通过多种体育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个性均得到,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     
G807.0 20011024科学地引导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刊,中,I〕/田海燕,苏欣//辽宁体育科技.-2000(5).-42,45(XG)体育锻炼//意识//教学//自我训练//学生学生的“自我锻炼”与“自我锻炼意识”有其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性及客观可行性,正确认识这一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地实施“自我锻炼”,将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取得单纯运用其他途径、方法、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蕾 《体育师友》2001,(2):19-20
学校体育教学要与终身体育接轨已成为我国体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但体育教学如何才能真正与终身体育相融,并起到积极的服务作用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自我体育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帮助中学生形成自我学习体育技能,自我选择锻炼内容和方式,自我调节运动负荷,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有体育锻炼意识,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的终身体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汤劲光 《精武》2012,(13):43-44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主,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初中体育课的追求所在。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是: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理统计结果,初步揭示男女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认识上趋于一致,并揭示出在锻炼内容、锻炼频度、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锻炼认知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为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沈阳市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的自然情况和组织形式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老年人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均高于青年人;锻炼的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自我健康评估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足是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前言体育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传授,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抽象的体育理论要被广大学生接受、深刻理解,并在具体锻炼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讲解与示范,逐渐塑造学生的思维定式,其效果并不是很好。本文以耐久跑教学为例,谈谈以问题教学为基本模式,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的具体教学设计与操作。耐久跑教材是高中体育课的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了解到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各年级中学生在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对体育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等因素以及自我锻炼能力等以上几个方面,并为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