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古籍而论,素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之称。而现存古籍,估计至少也有八万种,但是,“古籍流传至今者,十不存一”。由此推论,其总数起码有百万种。可惜,绝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蒙难毁损了。关于古籍的厄运,素有五厄之称、十厄之说,还有十五厄之说,实际上是数不胜数的。  相似文献   

2.
古籍版本浅谈(下)孙安邦版本之优劣是与校勘有密切关系的。流传至今,有的古籍版本颇多,如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如今尚能见到的版本就有近五十种之多,这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戏曲史上是空前的。古籍版本的鉴定十分复杂,对于鉴定方法和其他有关问题,本文无...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多管齐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是通过收藏古籍,使得一批珍贵古籍免遭损毁,流传至今,借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二是通过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学术活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条件;三是通过创办刊物、举办展览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显示了四川省立图书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是我们观察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1.古籍藏书量与古籍修复人员之比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而古籍是记录和流传这文明史的载体。我国的古籍保存至今,少则一百多年,多则上千年,随着时光的流逝,自然老化和其它各种因素的存在,目前古籍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十周年之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第一部——《经部》即将出版。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典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是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宝藏。由于传世古籍散布全国,浩如烟海,长期以来没有一部经过普查的完整的善本书目,对学术研究的开展极为不利。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心这项事业,1975年10月在病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会道门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和理论课题。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会道门研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重视。有关文献和档案资料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的汇集整理,许多基本问题至今未能搞清。本文尝试围绕会道门流传演变、分布和活动特点,提出一些粗浅看法,目的在抛砖引玉。促进会道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长河中,古籍图书从兴盛、发展到退出历史舞台,已有千余年历史。能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历代的"官藏"和近现代的"馆藏"功德无量,但众多的收藏名家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所撰《书目答问》,问世至今,流传已逾百年。这部名著,一开始就吸引着当时的童生和士于,读书人对它非常推崇,奉为标准。今天,张之洞《书目答问》对我门研读中国的古籍。研究图书的目录和学术的渊流,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记述这一文明史的图籍--汉籍,浩若烟海,广布宇内,流播域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其中产生于日本的"和刻本汉籍"便是日本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证物.和刻本汉籍是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中国古籍在域外传播与保存的一个重要系统,是中国古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绵延不绝的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四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我国保存丰富的文化典籍,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浩如烟海,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笔巨大财富。与其他专业相比,古籍出版虽然有着资源狭窄和不可再生的特点,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题材像古籍出版那样具有广泛性和恒久性的优势。像“二十四史”、“十三经”以及《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千家诗》等等都拥有众多的、世世代代源源不绝的读者,这是古籍出版中最大的优势。据调查,保存至今的古籍品种大约有10万余种,而实际上整理出版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加以整理,可以根据古书的内容、性质及流传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整理办法,或保存原貌,或整理提高,或普及推广,大致可分为5类:1.体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深远影响的经典性古籍,数量少,价值高,学术地位重要。2.流传较广、影响较广、为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基本古籍。3.需要普及的优秀古籍及选本。4.对专业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古籍。5.在历史上影响不大、研究价值不高的古籍。其中,普及读物是弘扬中...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06,(3):F0003-F0003
该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留下了门类浩繁、数量众多的中华古籍与古旧书画,这些古籍与书画流传至今,年代久远,因为保存条件不佳或保管不善等原因,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和污蚀等,需要及时修复。这是一门技艺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修复人员长期的坚持与付出。笔者父亲毛俊义及另一位修复师杨来京曾在南京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多年,论文以他们的修复实践与感受为例,交流探讨古籍书画修复程序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处理技艺上的窍门,以期为修复人员提供一些实际借鉴,让破损的珍贵善本、古旧书画,通过修复能再现其应有的价值,继续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编后漫笔赵爱明(辽宁省图书馆)旧方志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流传至今的旧方志约有八千二百余种,占我国现存古籍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是重要的史源。为发掘蕴藏在方志中的大量传记资料,为配...  相似文献   

14.
CALIS汉语文古籍联机编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古籍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这也是古籍在图书馆藏书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古籍机读目录的建设工作缺乏标准,没有合适的系统,停步不前。CALIS于2004年建成了古籍联机编目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文章详细介绍了CALIS古籍联机编目系统的技术框架、软件平台、系统功能特点、工作流程、运营情况、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不足作了探讨,同时阐述了它对中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漫谈我国古代档案机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上至唐代下至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保存.中国现存的历史档案有3000余万卷之巨,由档案转化而来的古籍则数不胜数.如此多的档案文献典籍历经数千年沧桑变化而流传至今,与我国占代档案保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分小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将博物馆界所面临的古籍修复工作极其薄弱这一存在已久的问题提出,分析了其所以形成的客观原因;并着重从古籍所具有的“历史文物性”的角度、从古籍数遭厄运之历史及其现状,论述了加强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应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最后,对我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得以流传至今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用实例证明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是其生命力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越久的图书越有收藏价值,这也是收藏家们为什么这么珍爱古籍版本的一大原因,古籍版本除了具备阅览研究的功能外,也同古董一样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流传的古籍善本(老传统把清朝康、雍、乾三代以前的雕板书、手抄本及日本、朝鲜古时候刊刻的古籍书统称为善本,后来把具有文献价值或文献价值的古籍也称  相似文献   

18.
骆伟 《图书馆学刊》2002,24(3):59-60
《穆天子传》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重要典籍之一,经清代著名学者黄丕烈校跋,更视为古籍中的珍本。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现存世的黄氏校跋《穆天子传》出现了三种版本。考评这些版本的真伪,对维护黄氏校跋的纯洁性以及版本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河中,顾廷龙(起潜)先生是一位学养丰厚,终身从事图书馆专业的领袖人物.他精研版本目录学,对古籍善本的鉴别、保存、整理和流传,都曾有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怕老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一、国公"三怕"妙论绝。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