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涉农广播是中央台历史最悠久的节目类型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台就开办了专门的农村节目。进入21世纪,改革步伐加大,推出了一系列专业频率。2004年1月,作为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一部分,以原《今日农村》为底版的《中国农村报道》以全新面貌推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类型节目怎样才能保持生命力?一个有着几十年传统经营理念的节目靠什  相似文献   

2.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节目的淘汰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玉 《新闻记者》2003,(6):51-51
从今年3月24日起,央视七套中的《农业新闻》栏目停办了。其原因是在去年9月央视推行的“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制”中,《农业新闻》“不幸”榜上有名,在七套所有栏目中名列末位,被央视决策者毫不留情淘汰了。在此,我并不想评价这种“末位淘汰制”的合理与否,只想为我们的农民兄弟说上几句话。我查阅过中央电视台及部分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安排,应该说和地方台相比,央视七套每天安排的农业节目时间并不短,播出的农村信息、实用技术也不少。但中央台播出的农业节目仅占整个制作节目的1%还不到,而省级电视台大多每周仅开办一个20到30分钟的专栏节目…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04,(3):31-31
《农村节目》郭成涛:2002年到现在,《农村节目》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爬坡之旅。2002年第一季度“培育名牌节目排行榜”《农村节目》排名第十六;第二季度排名第十九, 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第三、第四季度,《农村节目》保持在十到十五名以内。2003年全年《农村节目》基本保持在第十名的位置上。2004年一季度,农村节目排名第五,二季度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农村节目》这个历经了半个世纪沧桑的老牌节目,在名牌节目培育活动的帮助下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两年,《农村节目》认真听取培育名牌节目评议组专家的意见,稳步推进了许多改革举措。《农村节目》现在是  相似文献   

5.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I0005-I0005
《大刚说新闻》为2004年3月1日开播的新闻直播节目时长32分钟每天17:48—18:20播出。该栏目以内容健康有趣主持形式轻松活泼为最大特点.在节目形式上有较大的创新.被江苏省广播电视局专家评议组称之为“南京地区新闻栏目同质化竞争中奋力跳出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7.
品牌节目是历史积淀和不断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州电视台名牌栏目——《新闻日目睇》从2004年开播至今,以一个栏目带动了一个频道的发展,在广州地区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为了保持栏目的活力,《新闻日日睇》必须不断地创新。本文总结了该栏目的一次创意性实践“G4海选”.以期为其他民生新闻栏目谋突破、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武汉广电局双语频道不仅保持了境外影视节目的传统收视份额,近期还推出一系列举措,在自制节目方面,一面强力打造双语新闻栏目《武汉快讯》的招牌效应和专题性栏目《纪录武汉》的品牌效应,又一面不断改造《万国剪影》、《出国咨询》、《法语集粹》、《娱乐前沿》、《精彩十分》等半自制栏目,同时.努力完善节目评估和购片制度,建立内部筛选机制.让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9月5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三档全新栏目——《新闻早点》、《新闻快报》.《新闻超视》先后登场.以崭新的面貌亮相荧屏.接受观众手中遥控器的检验。节目开播以来.观众普遍反映,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节目内容、表现手法、主持人状态.还是与观众的互动,都让人“耳目一新”.新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新闻超视》短信互动量每天都有大幅增长.短短几天已是“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0.
陈欣 《视听纵横》2007,(5):64-65
《峰言蜂语》原先是目前浙江省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视新闻》的一个子栏目,从2005年开始创办,原先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新闻子栏目.由知名主持人叶锋担任主持。以前主要是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2007年1月1日,《峰言蜂语》正式离开《经视新闻》的怀抱,换装成20分钟的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改版后,《峰言蜂语》延续了一贯言辞犀利的评论风格,继续在厚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同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宛都播报》创办于2001年10月,是南阳市第一个以城区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节目,是第一个以平民百姓为报道主体的电视新闻节目,是较早尝试"说"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是迄今为止南阳市唯一获得全省优秀栏目评比一等奖的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2.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作为周播性新闻杂志节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持浓缩过去七天的中国历史这一理念,迅速成为国内同类型栏目中的佼佼者。因此,对《新闻周刊》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态、内容、主持人三个方面浅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9月1日起央视老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播出时间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进入晚间.并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共同构筑晚间强势新闻时段。这不但标志着央视一套节目编排模式上的重大调整.同时也预示着在不断新变中寻求超越的《东方时空》的重新定位与再次变革.作为国内第一个对节目创作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新闻杂志栏目.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新闻通讯》2014,(11):68-69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资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时政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转变叙事模式,才能稳定原有的收视群体、争取新的收视群体。《泰州新闻》是江苏泰州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也是近五年来唯一在全省电视新闻评奖中获得优秀栏目奖的地级台时政新闻栏目。近年来,该栏目从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主题活动的报道和优化节目编排方式等四方面入手转变叙事方式,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语态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一、从源头抓起,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是联播类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康宏 《记者摇篮》2006,(10):10-11
《新闻招手停》是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沈阳新闻》节目的一档子栏目。这一栏目于2000年年初创办,主要定位在突发事件、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新闻监督以及新闻调查类报道。6年来,这一栏目累计播发稿件4000多篇,其中30多篇稿件获得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辽宁广播奖一等奖等奖项。2005年5月,栏目组获得沈阳市"五四奖状",同年被评为辽宁省广播新闻奖十佳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6.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是一个不被常人看好的时段,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从0.05%上升到0.3%,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17.
王辉 《新闻知识》2003,(2):8-9,7
2002年在南京地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南京市电视台都把新闻类栏目作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一年元旦刚过,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就改版了,原有的《城市点击》栏日,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说它是全新的,是因为这档节目长度从原有栏目的20分钟扩充为一小时——这在南京地区的新闻类栏目中是首创:又因为这档节目采用了一位主持人、直播一小时的方式——这在全国省级电视台中还不多见;再因为这档节目是拍南京人、说南京事、主要为南京市民服务——这在江苏省台更是首创。而在这之前,在南京地区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由南京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在南京市民中无论是收视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9.
顾强 《新闻世界》2014,(2):10-12
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型节目的竞争,《第一时间》栏目压力巨大,寻求新的报道突破点迫在眉睫。而评论性内容的增加,成为近年来《第一时间》的创新尝试。去年年初,《第一时间》陆续抽调资深记者,以主编牵头,启动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单条制作,探索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统筹、表现样式、制作流程等。这是《第一时间》栏目丰富节目形态、拓展报道视角和广度、加大报道深度、锻炼和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朱耀东 《视听界》2000,(4):28-29
中国有10亿人看电视,其中农村观众占8亿,绝大多数农民首选的节目及收看形式仍为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而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也只有一个农村专栏,叫做《田野》,且播出时段一般在中午。虽然中央台其它频道也有农村栏目,如二套《金土地》,七套的《农村天地》等,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覆盖面还不大,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