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更接近表现性艺术数理化教学更接近"再现性艺术",语文教学是"表现性艺术"。相对于教学内容这个客体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语文教学不应单纯反映教学内容、再现客体,更应表现主体(师生)的思想、情感、愿望。语文教学内容当然有一些可供理性分析和掌握的东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但语文教学内容更有许多是必须以心灵、直觉去体验和感知的。这就像中国诗歌虽也讲究格律(平仄、对仗、押韵等),但更讲究意境或境界。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武侠里的剑客,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客本身就是一把剑,一举手一投足都剑气弥漫。如果把语文教师比作剑客,那么语文教科书就是剑,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人书合一",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书,一举手一投足都语文气弥漫。倘如此,学生浸润于你的气场之中,听你,就是听语文;说你,就是说语文;读你,就是读语文;写你,就是写语文。幸矣。每每观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薛法根、刘晓军  相似文献   

3.
刘建琼先生的语文气息,弥漫在他的新著《语文的境界与追求》(湖南大学出版社)里。这种语文气息表现在他的感性、直觉和文采里。他更多的时候是用感性和直觉来把握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历来被许许多多的人解读,被许许多多的人定义: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最大功用是工具性;语文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事理的能力……通过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和近年来对语文科研文章的钻研,笔者认为:语文的最低境界是听说读写,是向着最高境界迈入的一个过程。真正的语文是境界的修养。而语文教学是一种引领,是将无境界的学生指导进入初始境界(语文的最低境界),然后引领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记得于漪老师曾说过:"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充满了对学生真诚的爱。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可以忘记生活的贫寒,忘记个人地位的卑微和命运的多舛;可以忘记名、忘记利。但是,当他一想起学生,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他就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爆发出无  相似文献   

6.
正回顾多年来的教学历程,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历经如下"三境界":一、第一种境界:体现语文课之"三特点"语文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语文的本色、体现其学科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境界。第一,以"读"为重,体现学科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强调让学生"多读",在  相似文献   

7.
董丽娜 《考试周刊》2015,(23):28-29
<正>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计白当黑,通过实有的线条和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这种艺术以虚空传递丰盈,在一种近乎"无"的状态中达到"有"的韵味,从而走入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这样美好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达到?其实早前已有语文教师对此进行了探讨:语文教学原本就应当是一门艺术,它充满诗情画意,追求至美之境,一切有利于达到这一境界的艺术手段都可以应用其中,而语文本身的开放性和多  相似文献   

8.
诗意的语文课堂来自语文教师的诗意。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这种生活境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个因素对教师重要,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佳 《时代教育》2012,(16):108-110,141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隔",欲达到这样的境界,语文教师要既能"入"亦能"出",真正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语文教师也必须是真性情之人,从课堂上生活中引导学生追寻本真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张晓莉 《华章》2007,(9):136-136
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活"之所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关键"与"生命",其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这也恰恰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以最大的热忱和毕生心血所上下求索的理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陷入"教"与"学"都没有热情,师生没有互动,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的境界。所以如何教好文言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潜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课改之初,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大旗林立,出现了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等现象,这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 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说得简单点,语感就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所谓直觉,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指的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由于直觉是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15.
房学纯 《辅导员》2011,(36):47-48
一个语文教师具备哪些素养才算优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三步境界,即"语文教师成长的三境界":知识型一艺术型—思想型。一、首先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于漪老师认为生活的天地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宽。做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天文地理应该略有了解,三教九流应该略知一二;外国的历史应该知道其梗概,中国的历史应该烂熟于心。外  相似文献   

16.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一、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是什么?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相似文献   

17.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笔者拟对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原则、策略、实践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师说语录     
<正>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这就是诗意语文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国家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省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教师教育》2015,(3):35-39
直觉教育实践的张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实践的直觉与实践的制度、逻辑以及教师惯习等规约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关系。逐渐建构起来的教师专业,充满了对直觉教育实践的诉求。教育实践的无穷魅力常常处于"应基于此"的直觉实践的底线和"不止于此"直觉实践的张力。同时,教师直觉实践的发生又存在内、外限制的合理性,而极端的限制会导致教师实践的直觉的"偏失"与"缺失",出现张力匮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