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石至奇、水至清、鱼至乐、境至凄。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12)
【教学目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一直吸引着元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让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中,抒写了作者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愤忿之情。要求初二学生在学习时体会古人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流露的思想情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游记语言生动简洁,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因此,教学本文的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手法和语言  相似文献   

4.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创作于作者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淑文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作者因为政治上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于山水,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中寻找精神寄托。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6.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石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这里实在把小石潭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山水之间的乐趣令人心驰神往,古代文人通过游记和山水诗歌将寄情山水的足迹流传了下来,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背后多是被迫放弃社会责任的无奈感。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小石潭记》这一篇山水游记的佳作为例,通过分析其中山水之景描写和文人的山水情怀,在多元化的解读中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代散文大师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精品,充满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篇游记全文不足二百字,以写景为主,却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幽邃。作者饱藏浓墨着力描绘小石潭的石之奇、水之清、鱼之  相似文献   

10.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山水游记作品.对于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难以抓住其独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现以余映潮和王君两位名师执教的课为例,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小石潭记》和其所属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政治上失意,故寄情山水之间,历游永州的奇山异水,观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借景抒怀,为后人创作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谱写了一篇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美散文。它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高深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2.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清丽中蕴藏幽怨,宁静里包蕴禅机。“清”与“寒”的境界,抒发出作者孤标傲世的思想格调。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山水游记,诸如《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虎丘记》(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与其他游记相比,不仅在文风上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而且在写景,尤其是人景的描写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同学们“着重体会写景的妙处”。那么,怎样体会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涵泳。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玲珑剔秀,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十分喜欢这篇文章,反复诵读中,却意外发现第一自然段中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由于版本不同写法竟然不一样。这样就有了不同的翻译,不同的翻译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潘利 《学语文》2012,(4):28-29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作品为我们展示了水清境幽、令人神往的小石潭,抒发了作者在贬期间悲凉凄苦的心境。文章不到200字.篇幅极为短小,但承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点睛之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更具有众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钟道莲  王玮 《学语文》2003,(6):15-15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写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它以高超的笔法 ,把一个小石潭的特点及其周围环境表现得妙趣横生 ,令人玩味。一般认为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借小石潭表现自己被贬永州寄情山水的乐趣 ,同时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寄托作者忧伤凄苦的心情。而我们认为 ,后者表现得更为突出 ,即表面上写乐 ,实际上写悲 ,写乐是为了更好地写悲。文章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以反衬的方法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作者的悲伤之情。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象表现自己的“乐”。文章一开头便从听觉角度写出自己发现小石潭的惊喜 ,“从…  相似文献   

17.
《始得西山宴游记》和《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属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一、四两篇。二文的创作背景是完全相同的。“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而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的洞察、幽微的细致刻画而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对于山水的描写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小石潭记》一文就侧重于客观描写。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得益于作者对事物的多角度洞…  相似文献   

18.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作者观察入微,描摩细致,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体验。面对一篇学生已经上过的课文,面对一篇我第一次授课的古文,面对新课程的一系列新理念,我如何把这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案例】:本学期笔者应学校要求上了一节公开课,执教的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一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为了上好这一课,我花了不少功夫去准备,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且精心制作了课件,反复地“磨课”,希望能够上出新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同为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两篇文章呈现出很多的相同点。如内容上都写到了水、树、鱼、情;在写作技法上,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修辞,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词都很生动精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