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一语文课本《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共有三处写触龙的行走动作:①“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役“(触龙)乃自强步。”其中第①处“徐趋”中的“趋”课本注解为“向前行走”,笔者认为欠妥当。古人对行走的动作分  相似文献   

3.
<正>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认为机会来了,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才能派出援兵。"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走着,到了太后面前致歉说:"我的脚有毛病,一点也不能走快,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  相似文献   

4.
《触龙说赵太后》是人数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传承多年的老课文,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之名篇。此文第二段写到触龙入见太后一事时,有这样一句:“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课文将“徐趋”解释为“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此注曲解“趋”之本义,悖谬情理,笼统解释,实为不当。  相似文献   

5.
一、“入而徐趋”注释辩证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注:“徐趋:徐走,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1.“徐趋”,笔者案:“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相似文献   

6.
《触龙说赵太后》(初中语文第五册)一文中,触龙提出了四个“愿”:“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故愿望见太后”、“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乍看起来,这四个“愿”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把上面四句话分别译作“左师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所以想来看望你”、“希望你让他补进王宫卫士的行列当一名侍卫”、“希望在我还没有死之前,把他托付给你”。除第二句把“愿”译作“想”而外,其他三句都译成了“希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其中“故愿望见太后”一句的句中停顿常常引起师生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应读为“故/愿望/见/太后”,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读为“故/愿/望见/太后”。  相似文献   

8.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关于其中的“徐趋”的理解学界看法有所不同,本文梳理了学界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认为“徐”表示慢,“趋”是小步快步向前,是一种礼仪,“徐趋”矛盾的语义搭配有其特别的语用功能,体现了触龙劝说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0.
“徐趋”应作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2003年5月第一版)对所选<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入而徐趋"的注释是:"[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窃以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面对的形势是别人不能说,也无法再说的一种僵局。面对僵局,心系国家安危的老臣触龙,如何打破僵局,使太后能够听取自己的劝谏,就成了关键。我们常常激赞触龙用谈养生、拉家常的方法取得了进谏的成功,实际上我们忽视了面对盛怒的太后,面对就不打算听取大臣任何进谏的太后,如何做才能让她不生气,能够进得去,能够站得住,能够不被她唾出来,这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触龙面对僵局,说服的难度很大,但他又不能不去“说”赵太后,其理由有三:1、在其他大臣不能“说”之时,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为了国家的安全,触龙必须去“说”…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五册的《触龙说赵太后》后有一道练习題:“未填沟壑而托之”。五省(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个“之”的解释是:“代词,指太后。”说它是代词是对的,但说它指太后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3.
课本注释《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一句为:“气冲冲地答应接见他。揖,原意是拱手,这里表示接见的样子。”但读了这条注释仍有不少疑点。“揖,原意是拱手”这是不错的,不过说得不够具体。《辞海》释“揖”说:“拱手为礼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拱其手使前曰揖……《礼经》有揖有厌。推手曰揖,引手曰  相似文献   

14.
第十四讲 触龙说赵太后 1.必以长安君为质 质:抵押品、人质,名词。这里用本义。下“质于齐”,“质”用作动词。 2.大臣强谏 强:读qiǎng,副词,竭力。下文“乃自强步”与此同。 3.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愿:希望。下文“愿”都是这个意思。 4.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郄:空隙,指毛病。之:连词,介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种“之”又见“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父母之爱子”,“媪之送燕后也”,“至于赵之为  相似文献   

15.
《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中“趋”字如何解释,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早期字书、词书、文献以及古注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印证,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6.
对《触龙说赵太后》一,一些教辅资料众口一词盛赞触龙进谏的灵活技巧,以为非触龙委婉曲折的动之以情、喻之以义的进谏,就不足以说服赵太后,使之回到国家利益上来。笔认为,触龙的进谏艺术确有过人之处,但把他说成是“智多星”,而视太后为老糊涂则有失公正,违背常情。其实太后不糊涂。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般把女子的配偶叫丈夫;男女两人结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但是,“丈夫”一,原意并非专指女子的配偶。例如《战国策·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太后曰:‘丈  相似文献   

18.
《触龙说赵太后》中“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一句,《教参》在译文中将“哀”对译为“哀怜”。笔者认为不妥,“哀”在这里当释为“爱”,即“疼爱”之意。理由如下:一、从触龙和赵太后对话的文意来看,他们原为争男女之爱而引出对长安君和燕后的爱的比较。触龙打开进谏大门的一段话可分为三层来理解:1.提出爱子的原则——计深远;2.从送燕后出嫁事说明太后对燕后的爱之深;3.从嫁后的祝祷赞扬太后爱燕后符合“计深远”的爱子原则。其中写送嫁时的情景很感动人。因“亦哀之矣”之前有“泣”,“悲”两  相似文献   

19.
急脚大师 《作文》2024,(15):59-63
<正>眼看秦国就要打过来,有个叫触龙的大臣着急了,无论如何,他也得去碰碰这个硬茬子。赵太后得知触龙要来当说客,准备兑现自己的诺言,让触龙试试她的“无敌风火大口水”!“太后盛气而揖之”,她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准备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骂,断绝所有大臣的幻想。触龙不慌不忙,胸有成竹。他迈着特有的小碎步,装出腿脚不方便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话说长安君年方十八,身材挺拔,仪表不凡,玉树临风,如在世潘安;功课亦鹤立鸡群, 语、数、外、理、化皆名列前茅,但唯有一项是其软肋——不会上网。此因其母赵太后怕长安君上网误入歧途,故令其不得上网。但因此长安君常为同学所耻笑,心有不甘,便寻家庭教师触龙商议。触龙曰:“请君放心,此事老 师定当负责到底。” 说这一日,触龙来见赵太后,二人入座。触龙自谢曰:“近日临高考之期,学生颇多,故 无暇脱身与赵太后相见,窃自恕,本欲发短信以表问候之心,但恐太后玉体有所郄也, 故愿望见太后。”“近日,长安君备高考,老妇甚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