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宜宾县教育、卫生等部门日前联合行动,对该县所属学校食堂、小卖部的1200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11天的体检和专业知识培训,23人因未能通过体检立即下岗。 据了解,宜宾县此次主要对学校饮食从业人员进行了两对半、肝功、胸透、伤寒、痢疾和皮肤病等六项体检,向身体  相似文献   

2.
先秦饮食“形”之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先秦时期,经过人们长期的饮食实践,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饮食器具、食材准备以及饮食过程等各方面呈现出深层的精神审美意蕴。先秦饮食审美中的"形"与"色"、"味"、"意"共同构成了先秦饮食的审美追求。"形"以直观、具体的面貌呈现出先秦时期的饮食状态,它是更"表层"的审美追求。先秦饮食"形"之审美主要表现为"饮食器皿之形美"、"食物之形美"、"食物陈设之形美"、"饮食者之形美"等四个方面。先秦先民们所重视的对饮食"形"之审美,均是从实际饮食活动中归纳出来的,合"礼"则显其"形",合乎其"形"则显之美。  相似文献   

3.
李渔《闲情偶寄》之"饮馔部",真实地展现了李渔独到的饮食文化观,也可称作清代难得的饮食理论与实践之作。从李渔的饮食文化观、饮食哲学观以及海鲜饮食观等方面看出,李渔的饮食之道,是基于他所崇尚的"自然、本色、天成"之思想。  相似文献   

4.
比喻修辞手法是《围城》语言精妙的表现,但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修辞手法却为研究者所忽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多次使用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例如以进食中的"动物"和"肉"、"酒"、"水果"、"米面"、"油盐酱醋糖"等调料等为喻体。频繁使用的饮食性比喻诠释了钱钟书先生"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之美学观点,亦是对中国文化重视饮食等感官享受之特征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的系统构建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建设,形成系统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结果:建立了系统化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和加强。结论:"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高校通识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还主要局限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健康饮食"教育。近几年来,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肥胖儿童大量出现和各类疾病儿童化的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为了从某一侧面了解当代中小学学生"健康饮食"状况,把握"健康饮食"教育的方向,笔者就上海静安区的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现状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简讯     
正来自省教育考试院消息,从2013年起,我省普通高招体检中的胸部透视(简称"胸透")项目将改为胸部摄片(简称"胸片"),以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据介绍,正处于成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轼古文作品中有关食事文章的分析,发现苏轼的饮食思想可从"味道观""戒杀生""节饮食"及"养生观"四个方面探析,他的饮食思想对中华饮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而使我们了解古人的饮食观,并吸取古人健康正确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保存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在饮食时间、饮食结构、饮食卫生和饮食礼仪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该书在介绍食材与调料的同时,对药材、药材与食材的关系也有详细的说明,此外还把饮食与时令节气变化、国家治理相联系,突出地反映了"药食同源"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和"治国若烹鲜"的观点,丰富和深化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营养型膳食业已融入高校饮食保障,"吃饱吃好"向"吃出营养"转型的当下,限于高校后勤软硬件建设、个体饮食偏好、饮食保障成本等因素,尤其是饮食行为教育的滞后与缺失,致使相当比例在校生,或因饮食不当而埋下程度不同的亚健康隐疾。故此,正视高校饮食行为教育的现存缺失,及时补缺高校饮食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效对策、具体措施,使师生树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补充论述量词"顿"的形成路径,着重探讨其中的由"称量饮食的名量词"到"称量责打的名量词"这一环节。指出在隐喻的作用下,汉语由说"吃饮食"发展到能说"吃棒杖";既然"棒杖"在人们心目中是跟饮食一样可"吃"的,那么"一顿棒杖"也就像"一顿饮食"一样自然能说了。  相似文献   

12.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Q我刚怀孕1个多月,是意外怀上的。2周前单位体检时照了胸透,当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现在好担心。请问:怀孕期间照了胸透生畸形胎儿的可能性有多大?要不要流产?  相似文献   

14.
饮食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文化。该文尝试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衢州地区特色饮食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论的两个重要原则"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为导向,结合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原则并采用加注的方式尝试对衢州地区特色饮食进行系统地翻译,为饮食翻译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7,(9):10-15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客家菜作为广东客家菜的代表,其饮食食材选配、菜肴特色的形成有其独特的人地环境孕育背景;面对"冷湿"、"湿热"、"燥热"以及水土不服环境,梅州客家人从人地环境出发,充分利用本土地道中药药材,运用中医药知识,总结出了大量日常饮食食材选配的品种与方法,以达到清热祛湿、润肺排毒等功效,摆脱"冷湿"、"湿热"、"燥热"的侵袭与困扰;梅州客家饮食食材选配根植自然地理环境因子,就地取材,彰显"树头草根"乡土气息,传承中原饮食遗风和寓医于食中医文化,突出"药食同源",讲究"四季五补"。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部五年级英语教材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饮食的。在引导学生认识各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之后,我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各国的饮食,我们要学习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快乐成长。"没想到,我这一句话竟然在瞬间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各国学生都说自己国家的饮食健康,同时还抨击别的国家饮食不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早期的历史是一部以开发食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历史,黄河三角洲早期的农耕文明与渔盐业生产,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提供了丰富独特的饮食物产,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民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孝"、"和"的饮食文化观,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6-20
闽西客家传承正统中原文明的文化特质,其"粗粮细做、荤素调和"的饮食结构和"顺应四时"的饮食原则,恰恰体现"性味相和、药膳兼济、寓医于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相调、四时食养、均衡饮食等"中和"思想,智慧地实现了维系生命、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人类的认知方式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共同作用于词汇语义的生成与发展。汉语中大量语词都和饮食密切相关,究其根源,中国人素有饮食思维,与"泛食主义"文化共同构成饮食隐喻普遍存在的动因。以"炒作"为例,分析了该类烹饪基体的"速度"、"方式"和"结果"实现了向生活事件的投射过程和方式,所选取的典型语料表明,娱乐圈和经济领域内的"炒作"表达是其隐喻意义跨体使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每年一度的胸透,是学生体检的“保留节目”,但是,殊不知,孩子这样频繁地接受辐射,可能埋下致癌的祸根;我国明文规定放射检查需屏蔽性腺等特殊部位,但实际操作却如同虚设。记者近日采访广州、深圳多位放射防护专家,他们指出,儿童滥检问题危害最重。他们一致呼吁:儿童每年体检,胸透得不偿失应尽快叫停。《羊城晚报》学生体检年年胸透可能致癌 专家呼吁叫停$《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