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存在儿童文学素养缺失问题:对儿童文学与小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足,儿童文学专业知识贫乏,对中外儿童文学作家知之甚少,儿童本位意识淡薄,赏析作品的能力及引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欠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加大文学作品阅读量、开拓多种形式、搭建平台等途径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孙建国 《教育导刊》2014,(10):85-87
文章从“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最可宝贵的写作资源”立论出发,通过传统作文缺失与儿童文学影响、儿童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儿童文学精神与写作改革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证,指出要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中的写作元素,同时引导小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将儿童文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化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22,(1):24-31
广西女作家杨映川始终坚守文学桂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书写,其作品中的地理属性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故事背景、人物成长都巧妙地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之中,展现了桂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作品流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并显示出其本色写作方式。本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挖掘杨映川儿童文学作品内蕴的文学经验与地理、童年之间互相交融的生命意识,还原儿童文学本有的地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阐述研究性阅读的特点与价值,以及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阅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特别指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意识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是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提高实效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龄化写作"现象是20世纪末出现在中国文坛的一大景观.与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比较,他们是对传统文化视野中主流儿童文学的置疑和挣脱,在美学理想、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试图通过成人创作的儿童小说与"低龄化写作"的比较阅读来据探讨后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孙毓修为代表的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儿童文学资源的重新阐释是近代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近代社会改良的政治需要对儿童文化的要求,是社会思想文化变革在儿童文化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在西方儿童文学观念的初步影响下,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开始重视儿童的阅读要求,形成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儿童文学的思想要求,加之西方儿童文学文体的启示作用,他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传统资源,发掘其中符合现代儿童文学文体要求的内容,文体意识由模糊到清晰,文体形态由传统文体与现代儿童文学文体的杂糅逐渐过渡到新的儿童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小火炬》2013,(Z1):1
新年新气象,海峡两岸的著名专家学者、儿童文学作家纷纷给《小火炬》和火丝们送上祝福啦!阅读、写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从2013年开始,和《小火炬》一起踏上更加精彩的"阅读·作文"之旅吧!张子樟现任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学者、作家、翻译家。长年从事青少年小说专题研究、儿童文学赏析与创作研究、文学讨论专题研究与写作等。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20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文艺报)、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关注青年作家,倡导阳光写作——新世纪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群创作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深层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儿童文学以其开放性、创造性和丰富性 ,将中国儿童文学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深层拓展的表现有三 :一是突破了“教育工具论”的束缚 ,确认儿童文学具有多元的价值功能和美学目的 ,提升作家的使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二是摆脱了“成人中心论”的羁縻 ,确认儿童文学必须以切合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思维特征为基准的主体性原则 ,重建人的意识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三是校正了儿童文学标准单一性与创作现象丰富性之间的矛盾错位 ,确认以少年儿童年龄特征与接受心理的差异性来建构多层次的儿童文学分类 ,以推进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与最初的启蒙中,一开始就是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等启蒙话语的烛照下降生的,因此获得了与生俱来的现代性.“儿童发现”的现代性意义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建构,使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混同关系因启蒙而分离,实现最初的独立,儿童文学的文体和读者意识由朦胧而清晰,其救亡图强的价值获得理性确认,赢得了合法的身份认同.从文学主体看,现代性源于外来儿童文学的编译,源于本土歌谣体新诗和学堂乐歌的创作,源于文学样式的初步多样和语言的俗化上.自发期儿童文学虽已崭露现代性的曙光,但其现代性主要聚焦在吉登斯指称的“社会模式”的改良上,体现在救赎民族的儿童的国民性改造上,总体表征为救亡先行、启蒙弱化、以社会为本而非以理性、自由和儿童为本的现代性,儿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儿童形象廖若星辰.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了中国古代女性学创作简况,指出中国古代女性学创作存原着二度模仿现象和其创作过程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其忧患意识的启示召引下,后来的中国近代现女性作家以创作的成绩拓破了男性主义的封闭圈子,实现了学生态4场中男女发生态的初步平衡。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丁玲起起落落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女性意识贯穿其创作始终,并在其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丁玲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其女性意识所展现的特点也不同:早期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形成;加入左联后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模糊:延安时期创作中女性意识展现为收敛与再次凸显、深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中女性意识发生异变乃至最终消失。造成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沉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结合丁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艺术创造的技巧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充满偶然性和个性化特征。技巧呈现为二个层次:意识到的技巧和意识不到的技巧。艺术技巧最重要的本质是空间的时间化,即把空间并存的存在变成时间先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儿童文坛中,金曾豪的动物小说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独创的“上帝视角”及张扬的生命意识成功实践了文本创作与读者接受间的契合。金曾豪动物小说形象塑造从多重层面,围绕儿童接受心理,在小说形象的塑造中实现对儿童的教育、培养和感染,对当代儿童的成长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16.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的幻想性不如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作品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金谷之会”曾是影响极大的盛事。但在历史尘埃中已尘封千余年之久。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个案。考察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发现,与邺下集团的西园之会相比,金谷之会可说是我国第一次真正的文人聚会与集体创作活动。与建安年间曹氏的文学观念相较,石崇的文学思想首次体现了文人意识与纯文学创作观念的觉醒,突破了传统的三不朽藩篱。再从“二十四友”的创作实绩看,它对西晋文学的繁荣功不可设,对后代文人创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序的产生,意味着创作意识的自觉,而文学作品序的大量创作,则意味着文学的自觉。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创作了大量的序,其序体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不仅构成了他散文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魏晋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