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环境有许多特点。如,新疆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居住分散;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学校要使用六种语言文字教学,教材编写、行政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都比较复杂;牧业比重大,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人口多,他们流动分散,使校点多,编制高;举办寄宿制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费用高;天山南北、地区之间、农牧区之间、城乡之间、各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2.
影响新疆南疆民族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既有来自新疆南疆民族中小学学生内部的,也有来自新疆南疆民族中小学学生外部的。文章从影响新疆南疆民族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着手,以南疆地区民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南疆地区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南疆民族学生及数学教师进行田野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南疆地区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普遍存在的校内外各种阻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解析其原因,并且据此寻找提高南疆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策略,以改进南疆地区的数学教学工作,提高南疆地区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经调查与分析发现,影响新疆南疆民族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学校数学教育,南疆民族学生同辈群体、前辈群体,南疆民族学生的父母对子女数学学习重视不够,南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低问题以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严重地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只有重新定位体育教学目标,拓展多种贴近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探索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优化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体系,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藏、维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藏汉、维汉双语教学、教师双语培训和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的现状、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和双语型教师培训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国家政策上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独特、学生发展内在动力巨大和民族心理健康思想丰富等优势;分析了存在的消极影响因素,进而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民族传统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新疆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入手,调查和分析这些项目在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现状,提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适合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易在新疆各个地区推广,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关注寄宿制学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聚集生活为主,受经济、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教育资源和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教师依托班班通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文章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班班通项目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总结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三省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其本身就有着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传统体育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行为习惯,使得其与汉族学生之间出现了先天性的自然性的区别,例如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自小摔跤的蒙古族及全民族舞蹈的少数民族,其体质相对会优于汉族学生,但在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基础上,各民族之间的共性越来越多,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那些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生活习惯的接纳,减少了其民族特色运动、饮食等时间与质量,使得他们的体质出现了较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与199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找出了其中的差异.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民族地区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英语的教学仍然以应试教学为主,只注重学生的语法传授,强调死记硬背,把口语放在次要地位,导致大部分学生走进了"应试英语"、"聋哑英语"的死胡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在校园里开设英语角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最好途径。该研究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为例,从三维的角度分析制约可持续发展因素,探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与199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找出了其中的差异.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民族地区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体质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兴盛。通过延安宝塔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旨在了解学生的体质现状,寻求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本研究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宝塔区5所中小学150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宝塔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水平因素、学校体育因素以及家长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志超 《快乐阅读》2011,(20):73-74
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而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特别是传统武术项目开展不尽人意。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谈话法、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徐州市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教材、教师、学生、场地等方面分析了徐州市中小学武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在中小学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把小学英语看成是一门点缀的学科,每周安排的课时很少,从而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很差,升入初中后还要从零开始;有些学校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一些以知识为主的学习上,应试色彩浓厚,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等。这些势必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从而使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矛盾日益突出。要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脱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节奏快、要求高的特点,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就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设计…  相似文献   

18.
加强牧区中小学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开展,民族地区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牧区中小学办学主要以寄宿制学校为主,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除了具有普通学校的共性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宿在学校,不仅要管好学生的学习,还要管好学生的生活,处理好学校生活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管理的任务就是管好每一个学生,管好学生的每—件事。多年以来,尖扎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材内容仍是以旧的教材为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场地和器材的缺少,许多新教材又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大多旧的教材与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教材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节约开支,还能弘扬民族文化.把丢沙包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正好极大的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应该具有适度的民族特性盛日民族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的民族性是客观存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既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应更积极地循序、分类推进“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