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2.
正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中,教材这样阐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让老师们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一位老师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种情况,告  相似文献   

3.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做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  相似文献   

4.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做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  相似文献   

5.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中,教材这样阐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让老师们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一位老师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直与平行。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白纸、彩笔、小棒。【教学过程】1.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  相似文献   

8.
[背景介绍] 日前,笔者有幸听了崔文清老师在青岛市教学能手初评中的一堂公开课"平行与相交".本节课崔老师巧妙地设置了"马小虎学设计"的情景串,利用电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引导下和学生高涨的探究学习中进行,效果很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平行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初步了解平行线的特征;理解互相垂直,认识垂线和垂足,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垂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垂直现象;3)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欣赏平行与相交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案例:"垂直与平行" 第一次试讲自以为准备很充分.备课很精细,除了翻阅很多相关资料.还看了有关的示范课,认为万无一失了.课堂上,情境导入,我请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并有选择地将其中的几种展示到黑板上.(如下图)然后请学生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空间与图形     
陈喻 《贵州教育》2008,(3):70-79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射线;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定一个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概念教学课。这位老师在使学生正确认识概念,真正理解并掌握概念上确有特色,现简单介绍如下,并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这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证确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这三个概念。这当中,相互垂直是个难点。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位老师是怎样突破这个难点的。课一开始,老师先在黑板上出现一组图形(如下图):让学生充分观察,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①都是两条直线;②都能相交。于是老师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在这基础上,老师又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你认为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并在一起,为什么?学生们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图形     
陈喻 《贵州教育》2008,(4):70-79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射线;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定一个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探寻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身边的数学,带动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巧妙运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画线(在同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其次组织学生合作分类,分析交流讨论分类的依据,感受相交和平行的存在;再次让学生找出身边的相似直线,给朦  相似文献   

14.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为什么?我不是  相似文献   

15.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 ,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 :“现在请大家作笔记 :平行的两条直线 ,任意加以延长 ,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 ,你为什么不记呢 ?”“我在想。”“想什么呢 ?”“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 ?”“为什么 ?我不是已经讲过 ,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那么 ,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 ,也不会相交吗 ?”“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两公里呢 ?”“也不会相交的。”“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 ,它们就会相交了吧 ?”“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 ?”“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 ,用不着试验 ,因为这…  相似文献   

16.
一、引入概念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画直线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两条直线,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学生画直线)。教师: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1: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学生2: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教师:很好,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就是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种位置关系——平行。(板书课题)教师:前一节课请同学们收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现象,你收集到了吗?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与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哪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收…  相似文献   

17.
公理     
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那么,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两公里呢?”“也不会相交的。”“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呢?”“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  相似文献   

18.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做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霍尔,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啊。”“那么,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两公里呢?”“也不会相交。”“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吧?”“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用不着试验,因为这是一条公理。霍尔,你说说,…  相似文献   

19.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了,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啊。”“那么,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两公里呢?”“也不会相交。”“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吧?”“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用不着试验,因为这是一条公理。谢苗诺…  相似文献   

20.
[案例]"小数的意义"一课的导人片段. 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几个小数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根据回答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一个三位小数)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把米尺,一条线段.请你选择一种材料表示出黑板上的其中一个小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