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歙县地名志》中记载的738个方位地名大致可以分成四种主要结构,从结构特点上看,歙县方位地名以单音节方位词为主,并且方位词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歙县方位地名具有主观性、原生性和内隐性的方位认知特点;在使用上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歙县的地理环境、人类方位认知的特点以及歙县人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方位词+通名"的形式为地理实体命名,可以形成方位地名,方位地名在不同地区的地名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总结、归纳德州市方位地名各个层面的运用规律,进而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结合的角度,透过方位地名不同层次的运用特点来逐一进行剖析,力求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里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沉淀。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境内山地、丘陵、谷地与盆地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江河溪流与湖泊交叉分布、纵横交错。这为黄山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多样的天然参照系。同时,积淀久远、千姿百态、用途各异的人造地物也为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参照系。这两种参照系为黄山地名结构的方位要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照资源,从而形成了黄山地名景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丰富多样的方位地名。本文结合黄山的地名,谈谈其独有的"空间"味儿。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民众约定俗成的产物,是特殊的交际符号。作为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具有其自身的语法特征和用词倾向。东安县是湖南省永州市的下辖县,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在语法特征上,东安村落地名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专名和通名两个部分组成。在词汇使用上,东安村落地名偏向使用动植物词、颜色词、方位词等。  相似文献   

5.
承德地名词带有鲜明的北方方言的特色,作者从承德地名用词上考察两点:一、地名中的方位词;二、地名中的词缀“子”。从构词形式特点、词义表达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从语言与文化关系上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方位词和方位结构(以下简称“时、地名词”)处于句首的句子,这时、地名词究竟是主语还是状语,往往难以分辨,各家语法书上也说法不一。现在试就我们的教学实践作一初步探讨。一、句首时、地名词作主语的条件:1、由形容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也叫描述句,句首的时、地名词是陈述对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地域(点)的代表符号,而且也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等的反映。甘肃省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间的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地名的命名、源流、变迁、内涵,均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和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加速,加强对地名的规范管理工作显得日益紧迫。文章以武汉地名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武汉地名的四种结构形式,即“专名+通名”型、“专名”型、“附加”型、多层结构型;并概括出武汉地名的六种命名方法:说明法、借词派生法、形象命名法、缩略法、借词转化法、谐音雅化法等。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武汉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其反映出的武汉地域文化特点,并对武汉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澄城县地处陕西省渭北高原,北魏太平年间始得其名,至今已有1540年。本文试从文化学角度,从该县乡镇地名反映的地形地貌、地理方位、宗族观念、宗教影响、社会经济以及情感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解读地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5-14
梅州地处闽粤赣交界处,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市所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大埔县、丰顺县、平远县和蕉岭县,其中丰顺县为客闽双方言区,其他县市区则为纯客方言区。文章分成两大部分:一、梅州地名的命名理据分析;二、梅州地名命名蕴含的文化内涵。根据《梅州地名志》收集的2 682个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名,运用训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作了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地名的命名理据作了细致分析和考证。  相似文献   

11.
地名拾趣     
世界上的地名五花八门,有以人物命名的,像胡志明市;有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像河南省、河北省。  相似文献   

12.
湖南侗语地名不仅记录了侗族人对其聚居地的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分类,也蕴含了丰富的语言、历史、文化信息。湖南侗语地名在语言结构上采用侗语偏正式结构特有的"通名+专名"结构,在命名理据上,通名主要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人工建筑物或设施、聚落或行政区划等命名;专名主要以动物、植物、方位、地形特点、民族、姓氏名等命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描述分析赣南客家的方位地名、数量地名、变化地名的特征,并试图探求赣地客家地名的语源。  相似文献   

14.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对台湾部分地方进行命名,体现了明朝的文化传统。因缺粮,郑成功命令军队屯田,其军队编制成为部分屯田地区的地名。郑成功逝世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采取用郑成功的名字、官职、尊称等来对地方进行命名。考察台湾地名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郑成功是对台湾地名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其中也体现了闽南文化与台湾地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汉语的处所方位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几千年前,汉语就用处所方位名词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空间概念了.虽然古代对处方位名词的使用不像现代那样广泛,但是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使用情况也相当复杂了.可以看到处所方位名词能够单独使用或直接和介词结构使用.但常见的用法是把处所方位名词置于处所名词之后组成方位词组或把这种方位词组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它们在句子的构成中也是多功能的.本文还认为古代汉语处所方位名词的数量不止一般说的十几个,应是比这个数量多好些.  相似文献   

17.
"上、里、后"等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上也很有特点。语法学界对这些词的性质、命名和归属有不同看法,有的归入名词,有的看做介词,有的认为是助词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写,指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方位,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的"上、里、后"等,起位置化的作用;其命名以"方位词"为宜,可以单列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以普洱市一区九县的地名(主要以各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傣族地名在普洱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名规范化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86年《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到现在,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实践,我国地名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地名使用中不规范现象仍未杜绝。笔者以徐州地区地名为例,对当前地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做了细致的探讨,希望借此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对地名规范化问题的关注,推动地名规范化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诗雨 《文教资料》2014,(16):71-73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重庆地名体现了命名者的价值取向、审美倾向、宗教信仰、政治道德观念.以及命名之初巴蜀经济文化独有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