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前,我曾上过一节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读 法”,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当时颇为得意;十年后,我又一次上了同样内容的这节课。我把十年前的教学实录找出来,与这次的教学实录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摘取其中三个片断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考结束,本打算对一年的高考复习做些回顾,恰在这时,收到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6期,并拜读了文卫星老师的《在双基模块的基础上构建双基平台——高三复习课“抽象函数”教学实录》一文(以下简称《抽》文),由此激起了我对“抽象函数”教学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5年前,笔者执教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个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有幸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上(以下简称"原设计")。5年后的今天,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想,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11期刊发了李树全老师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读后受益匪浅。作为历史教师,我也上过这一课,因而有特别感受;作为青年读者,我想从对照中得到借鉴,而感受最深的是“平实中求高效”。李老师采用的是朴实的讲述法,通过细节的挖掘、材料的呈现、问题的引导,显现课堂教学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仔细解读《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标”中的作教学在以往作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突出强调了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伟 《新作文》2004,(5):32-33
仔细解读《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标”中的作教学在以往作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突出强调了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两个班进行教学。其中一个班是让学生为各种平面图形取名的环节(详见实录一)。原本以为学生会兴趣高昂:你取一个名字。我取一个名字,如百家争鸣。但实际课中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学生表现出的情绪正好  相似文献   

8.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2):54-57
以往,笔者曾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教学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下简称“原设计”)。如今,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这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考,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9.
方运加 《湖北教育》2004,(11):23-25
最近读了来自山东省某新课程实验区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谈教学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课标教材”)的感受的。该文作者程老师在列简表对“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的简称)的内容及课时数进行比较后,指出:在使用“课标教材”的过  相似文献   

10.
我以“一堂好课”为观察对象、实验对象,思考了多年,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一堂好课是从一本杂志上“抄”下来的别人的课。这本杂志就是《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别人”就是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课”就是他1995年12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实录。十多年来,这节由两个著名的问题生成出来的教学情境,一直活跃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成为思考教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通分”是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上的一个教学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纯数学”,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枯燥:如何让这部分数学知识“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以课始的教学实录为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进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的今天,我曾上过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的课,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上了同样内容的课。我把十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文检”课的开设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科研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文检”课通过讲授科学的检索理论、检索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掌握了迅速而有效地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所以“文检”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重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先进设备的引进与利用,对“文检”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种偏重手工检索(以下简称手检)教学,而忽视计算机检索(以下简称机检)教学的倾向必须扭转。一、加强机检教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摆在广大“两课”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两课”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苏凤朝 《物理教师》2005,26(6):1-12
自主体验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体验而实现的教学.笔者在“机械波的产生”一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对这一节教学进行的设计实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都感到:这课我上不好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下简称案例)乃“速效救课之丸”。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以下简称《实验教科书》),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既能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又能体现《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纲要》中,对《课标》内涵,可以理解为①:隐含着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必须抛弃以知识教学生学课本的传统做法,大胆实施以课本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提倡: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本文拟就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浅谈如何…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研讨课,由我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研究”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执教《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20.
以下两则课例系真实的课堂教学“实录”,本文拟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