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林泉宝  刘绍霓 《精武》2003,(4):22-23
通过“金丝缠腕”的听劲练习,更进一步理解太极拳的身法、步法,因其走圈小、路线近,技术要求比一般拳种要高得多,需要高度灵敏,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劲”.能“听”才能“懂”,由慢擒慢拿到快速擒拿,逐渐演变为闪电般的拿法。有人说太极拳不能打人,其实这是误解,太极拳在技击上有其独特的技能,只是近代人以养生保健之内修为主,而对太极拳的技击法少有人问津。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刘德增 《武当》2008,(12):24-26
太极拳有技击和养生两大主要功能,两者都是中华瑰宝。自古至今练成太极拳技击和养生功夫的高手只是凤毛麟角。今天两大功夫的绝技都有发掘、继承、发展的需求。青少年和青壮年人适合练技击,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适合练养生。说解放后国编、简化、普及太极拳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太极操”不妥,把当今太极拳区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拳运动”、“太极体育竞技”更不合适。  相似文献   

5.
刘骏涛 《精武》2006,(4):42-43
太极拳对散手的要求是“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能因人而变,因拳而动,不管对手有何招法, 我自会相应对付。与其它技击术一样, 太极拳也以踢、打、摔、拿作为其基本的技击方法。但太极拳不是单纯硬打硬攻,而是以沾、粘、连、随为主要手段,来判断对方的虚实及下一步的行动,进而控制对手的“劲路”,达到彻底控制对手运动能力的目的,正如拳论中谈到的“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的高级技击境界。  相似文献   

6.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缠丝精论云:“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由此可见,缠丝运动是太极拳的主要运动方式。因为有了这种运动方式,在技击中也就形成了“以弱制强和以小胜大”的独特技法。 一、缠丝运动 太极拳拳谱规定,“运动如抽丝”,“运动如缠丝”。抽丝与缠丝同意,均指的是以螺旋的方式沿弧线而进行的一种螺旋状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太极拳所独有  相似文献   

8.
乔汉 《武当》2014,(2):36-37
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武术文化界存在着武术去“武”化的两种现象,一种是文的,说文解字把“武”字解释为“止戈”;一种是实践,把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操,虚练套路,追求动作高、美、难,亦或是像京剧中的武打比划,谈起武术的实战性,只言我们追求的是养生,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或者是我师父、我师爷当年功夫如何如何,而内家拳派习练者,常挂在口头上的是张三丰创太极拳,“欲令天下众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技”。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太极拳的“阴”“阳”学说。并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人体运动,养性功能,技击作用及鉴赏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文化魄宝,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太极拳并提高其锻炼功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林泉宝 《精武》2004,(10):24-25
太极拳技击今非昔比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冶情操、追求健康长寿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所以,太极拳运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各大流派的太极拳彰显风采。有人说太极拳养生有余,对于技击则勉为其难。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想当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1800-1875年)武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字典、词典都未将"孃"字单独列出,而是将"孃"、"娘"二字并提解释,不加区分地把"孃"当作"娘"的异体字或繁体字,忽视了二者的使用范围,抹杀了二者的区别.文章对<敦煌变文集>中的"孃"和"娘"二字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在词语组合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牛"来"牛"往     
牛本是一种勤勤恳恳、毫不张扬的动物,却偏偏被人用来形容高傲自大的神气样,"牛气"一词是也.引申开来,那种不含自大成分的值得骄傲的也成了"牛".  相似文献   

13.
"武"释"道"论     
武术理论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完善起来的,而凝练了的武术理论同时也在诠释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文章从武术的拳理、技击战略、价值伦理、修炼理论以及意境理论分别对道家的哲学思想、辩证观、天人论、性命观及美学思想作了全面而完备地阐释.  相似文献   

14.
原色 《当代体育》2009,(1):30-31
所有的球迷应该都有这样一种共性,想了解一位自己喜爱的明星都是先从名字开始,而大家是否发现这些球星名字中所蕴涵的所属国家的语言特点。例如俄罗斯人的名字普遍包含"斯基"、"夫"、"娃";意大利人的名字通常以元音结尾,比如托蒂、皮耶罗、曾加。而亚平宁足坛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前南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名字都以"奇"(-ic)结尾。例如已经退役的名宿萨维切维奇、米哈伊洛维奇、博克西奇、尤戈维奇,还有现役的伊布拉希莫维奇、斯坦科维奇、西米奇,以及萨利哈米季奇等。这些"奇"人构成了亚平宁足坛的别样风景。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些"奇"人是如今还活跃在意甲赛场上的或身经百战,或年轻有为的球员。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9.
“射手座”     
这里说的射手座,当然不是星座的概念,而是我对射手的座次的简称。虽此非彼,但射手们的成就不能不归宿于星运。我是说,他们各在怎样风格的联赛中,会决定他们取得的入球数。谈射手,应该首先谈他们面对的防守。毫无疑问,意甲是防守最好的联赛,它的优势在于  相似文献   

20.
"撑船"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尊、自信能力.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3.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