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调查显示,新闻从业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特点,提出应从改变认知,适应环境;增强化解压力源的能力;提高情绪情感智慧;争取社会支持等几方面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预防与排解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伴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和新闻传媒业的变革,公众对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新闻从业人员作为各类信息采集、加工与发布的主体,在头顶"无冕之王"光环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职业压力。当压力长期得不到纾解,职业倦怠便不可避免。但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福建省对该课题的研究也很匮乏。本文主要以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为测量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福建省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适逢第22个记者节,我们要抒发理想和情怀,也要直面现实问题。诸多行业的人都在谈论职业倦怠,我所接触的不少新闻同行,也在纷纷以“新闻民工”自嘲。这些自嘲背后似乎反映了职业吸引力在消解,职业抱负在降低,采写激情在减弱,新闻敏感在钝化。记者产生职业倦怠,确受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要说“不容易”,哪个行业是容易的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新闻行业亦无例外。身处其间的许多人大多不明原委,一些人甚至怨天尤人,或暗暗自责。与此同时,员工的"不良表现"很少作为组织管理和社会问题引起领导层的关注与重视,这一现象迄今未能得到有效干预。本文试图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成因入手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霞 《新闻实践》2011,(6):36-38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心理枯竭,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和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任由其蔓延,不仅影响记者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记者编辑的角度,还是从注重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积极关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福建省500名新闻传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代新闻传播者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因素,结果发现:当代新闻传播者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中等偏上;男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城市来源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乡镇来源者;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记者;身体健康、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人格特征都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针对问题,本文从组织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能提高新闻传播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作品“生产线”的末端流程,新闻编审是极其重要的特殊岗位。作为新闻媒体内部的角色分工,他是掌控新闻报道的“帅才”。新闻编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优劣和节目的高下。新闻编审人员既要具备新闻从业人员共有的本领,还要具备这一特殊岗位和角色独有的素养。事实上,优秀的编审正是媒体稀缺的人才之一。多年来,对这一特定岗位的认知,对这类特殊人才的培养,对这种特定业务的探究,明显滞后于新闻工作的发展和要求。加强对新闻编审业务,特别是编审素质的思考和研究,应当列为新闻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如果缺乏时效性,新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日常来稿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字眼:近日、近期、今年以来、前不久……没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而是对时间进行了模糊化处理。还有的稿件里,没有交待时间。如"某某车间积极响应上级‘低成本运行’的号召,立足本职岗位,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忘小处节能降耗,从各方面降低消耗;某某车间持续深入开展挖潜降本、岗位创效活动,发动职工开动脑筋,立足岗位点滴入手,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能节约的坚持节约,力争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积极推进低成本运行"。  相似文献   

9.
蓦然回首,看来时的新闻路,发现自己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虽然不深,但还算坚实。2000年4月20日走上专职新闻干事岗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回眸20多年业余和专职新闻之旅,咀嚼“五味”军功章,苦哉!乐哉!  相似文献   

10.
刘承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63-164
电视新闻直播中,导播岗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新闻导播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新闻节目是否能安全播出.国家广电总局对新闻直播的相关岗位也相当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例,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并颁布了详细的从业规范.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近年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潮流,成为许多电视台用来提高收视率和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一批原本从事时政新闻的记者也转向到了采制民生新闻的岗位。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1998年看作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新闻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是上路快,但后劲不足.其后,新闻教育则引进传播学,强调术理并重,增加学术含量,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却又面临动手能力差、还不如外专业学生的指责.  相似文献   

13.
很多记者工作时间久了,就缺少了刚当记者时的勤快劲,养成了靠听汇报、抄剪报、编来信来稿写新闻的习惯。殊不知,这种职业倦怠是记者的大敌,也最容易使记者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实践证明,但凡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无不是深入新闻第一现场,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得来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对江西高校图书馆员调查研究,了解江西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在性别、馆龄、学历、岗位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主播不同于新闻播音员。广播电视连线报道催生了新闻主播的产生,并对新闻主播的职业角色、岗位意识、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闻主播在广播连线报道中的多重角色要求,以期能为新闻主播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通过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多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事实上许多文科专业包括新闻采编、文秘等课程也可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建构.新闻采编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或者岗位群具有任务导向的工作过程,能够利用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技能对接.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教育中新闻业务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进行分解,按照岗位任务设置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12,(10):69-69
初学新闻时,战友们都说,新闻工作是件苦差事。估计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样子来。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几次面临转业,几次面对地方报社抛来的橄榄枝,我都选择了留队。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军事新闻岗位,舍不得脱下身上这套空军蓝。  相似文献   

18.
从离开大学校门,我就走上了新闻记者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来,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新闻采编专业的行家里手,有11篇稿件成为新闻精品,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中有了精品意识,才会以完善的机制去激励,以优化的思维去策划、以精品的标准去要求,这样才能写出数量多、质量优精品稿件。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他们可以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他们每天和奇闻逸事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富于挑战与传奇,他们的工作既是有趣的,又是很有意义的.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会发生职业倦怠吗?曹茹新著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确已经发生职业倦怠,其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一成以上.书中对新闻从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剖析,对如何解决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也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职务上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具有民法上的权利;此外,他们在劳动法和著作权法上也有相应的权利.分析研究新闻记者的权利,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